[实用新型]一种多热源热工混合压缩蒸汽发生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298308.3 | 申请日: | 2021-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215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胡斌;吴迪;江南山;江亚红;李雪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诺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2B1/16 | 分类号: | F22B1/16;F25B30/02;F25B41/31;F24S10/70;F24S20/4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熠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442 | 代理人: | 林高锋 |
| 地址: | 2011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源 混合 压缩 蒸汽 发生 系统 | ||
1.一种多热源热工混合压缩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热源热工混合压缩蒸汽发生系统包括多热源蒸汽发生系统、热压缩系统和机械压缩系统,其中,
所述多热源蒸汽发生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器和高温蒸发罐,所述太阳能集热器和所述高温蒸发罐形成流体流动回路;
所述多热源蒸汽发生系统还包括热泵蒸发器、热泵压缩机、低温蒸发罐和热泵膨胀阀,所述热泵蒸发器上设置有放热管和吸热管,所述低温蒸发罐的内部设置有低温蒸发螺旋管;所述热泵蒸发器上的吸热管、所述热泵压缩机、所述低温蒸发螺旋管、所述热泵膨胀阀依次设置并形成流体流通回路;
所述热压缩系统包括引射泵和储气降温水箱,所述引射泵的工作流体进口与所述多热源蒸汽发生系统中的所述高温蒸发罐通过动力进气管相连,所述引射泵的引射流体进口与所述多热源蒸汽发生系统中的所述低温蒸发罐通过引射进气管相连,所述引射泵的混合流体出口与所述储气降温水箱之间通过引射泵排气管相连;
所述机械压缩系统包括高温蒸发罐、压缩机补水泵、水蒸气压缩机以及储气降温水箱,所述水蒸气压缩机与所述储气降温水箱形成流体流动通路,且所述高温蒸发罐、所述压缩机补水泵和所述水蒸气压缩机形成流体流动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热源热工混合压缩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出水口与所述高温蒸发罐的入水口之间通过太阳能回水管相连,所述太阳能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一减压调节阀,所述高温蒸发罐的出水口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的入水口之间通过太阳能进水管相连,所述太阳能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调节阀和太阳能循环泵;
所述热泵蒸发器上的吸热管的出口与所述热泵压缩机的入口通过热泵进气管相连,所述热泵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低温蒸发螺旋管的入口通过热泵出气管相连,所述低温蒸发螺旋管的出口与所述热泵膨胀阀的入口通过热泵回水管相连,所述热泵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热泵蒸发器上的吸热管的入口通过热泵进水管相连;
所述水蒸气压缩机的入气口与所述热压缩系统中的所述储气降温水箱通过压缩机吸气管相连,所述水蒸气压缩机的出气口与压缩机排气管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热源热工混合压缩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蒸发器上的放热管的入口与热源进水管相连,所述热泵蒸发器上的放热管的出口与热源出水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热源热工混合压缩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进水管与补水管相连通,所述补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热源热工混合压缩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进水管与补水管相连通的连接点位于所述第一调节阀和太阳能循环泵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热源热工混合压缩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蒸发罐上进一步设置有高温蒸发罐排水管,所述高温蒸发罐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所述低温蒸发罐上进一步设置有低温蒸发罐排水管,所述低温蒸发罐排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热源热工混合压缩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蒸发罐与所述高温蒸发罐通过减压管相连,所述减压管上设置有第二减压调节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热源热工混合压缩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蒸发罐和所述储气降温水箱之间通过水箱回水管相连,所述水箱回水管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热源热工混合压缩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蒸发罐和所述储气降温水箱之间通过水箱循环管相连,所述水箱循环管上设置有水箱循环泵和第四调节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热源热工混合压缩蒸汽发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蒸发罐与所述水蒸气压缩机之间通过压缩机补水管相连,所述压缩机补水管上设置有压缩机补水泵和第五调节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诺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诺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9830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轴孔中心距检具
- 下一篇:一种回转支承的高频淬火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