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束固定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90467.9 | 申请日: | 2021-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84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汪名辉;李强;陈宇辉;徐慧;王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2 | 分类号: | B60R11/0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束固定支架,第一走线槽的末端与第二走线槽的首端通过弧形走线槽衔接,第一走线槽、第二走线槽以及弧形走线槽的槽口指向弧形走线槽的曲率中心一侧,第二走线槽外槽壁上设置的卡口座与车身螺栓卡接,螺栓穿过第一走线槽外槽壁上设置的安装板与车身固定。支架设置成L型夹角形状,且在与拐角处用弧形走线槽衔接,采用两点固定的方式,考虑到装配,车身地板直接焊个M6螺柱,第二走线槽上做一个卡口座直接套在M6螺柱上固定,第一走线槽上的安装板用螺母固定在车身上的方式;同时支架的外露面都是光滑的面,紧贴着上方的地毯,同时地毯可根据支架的外形做相应的匹配造型,外观看上去也是很整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固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束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伴随着汽车电器功能的日益增多,整车电器系统构成越来越多元化,作为整车供电和信号传输的中枢,汽车线束也就相应的变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零部件。除了电器原理设计具有更高的挑战之外,在有限的空间下合理的布置、固定好整车线束,成为了另外一个技术难题。在乘客舱的环境内,有仪表台、座椅、地毯、护板、48V蓄电池等各种部件,占据了原本不大的舱体,还需要为乘客的舒适性预留尽可能大的空间,而整车主要的电器件均在乘客舱内,线束负担格外沉重。特别是其中的 48V正极线束从后地板二排座椅脚部上到二排座椅底部,拐了将近90度直角的弯度,考虑导线线径非常粗,拐直角弯非常困难,如果不能对48V 正极线束进行良好固定,将会致使线束或周边件磨损,导致汽车功能、安全风险,同时如果对48V正极线束不能固定布置合理,将会存在异响、地毯鼓包、导线外漏等风险且安装拆卸都很不方便,影响顾客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束固定位置精确且可避免地毯变形塌陷的线束固定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线束固定支架,支架本体包括夹角式布置的第一走线槽和第二走线槽,第一走线槽的末端与第二走线槽的首端通过弧形走线槽衔接,第一走线槽、第二走线槽以及弧形走线槽的槽口指向弧形走线槽的曲率中心一侧,第二走线槽外槽壁上设置的卡口座与车身螺栓卡接,螺栓穿过第一走线槽外槽壁上设置的安装板与车身固定。
上述方案中,支架设置成L型夹角形状,且在与拐角处用弧形走线槽衔接,采用两点固定的方式,考虑到装配,车身地板直接焊个M6螺柱,第二走线槽上做一个卡口座直接套在M6螺柱上固定,第一走线槽上的安装板用螺母固定在车身上的方式;同时支架的外露面都是光滑的面,紧贴着上方的地毯,同时地毯可根据支架的外形做相应的匹配造型,外观看上去也是很整齐。
附图说明
图1为固定支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固定支架与车身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线束固定支架,支架本体10包括夹角式布置的第一走线槽11 和第二走线槽12,第一走线槽11的末端与第二走线槽12的首端通过弧形走线槽13衔接,第一走线槽11、第二走线槽12以及弧形走线槽13 的槽口指向弧形走线槽13的曲率中心一侧,第二走线槽12外槽壁上设置的卡口座14与车身螺栓卡接,螺栓穿过第一走线槽11外槽壁上设置的安装板15与车身固定。线束在穿过座椅底部时,后排座椅外沿有一圈金属骨架,直接横跨正极线束,骨架做拱形凹槽避让,同时线束支架延伸穿过座椅金属骨架,保护线束,与之对应的,支架是也设置成L型夹角形状,且在与拐角处用弧形走线槽13衔接,采用两点固定的方式,第一点在地板的侧面(垂直面),考虑到装配,车身地板直接焊个M6 螺柱,第二走线槽12上做一个卡口座14直接套在M6螺柱上固定,考虑支架固定的牢靠以及可拆卸性,我们选择的第一走线槽11上的安装板 15用螺母固定在车身上的方式。为了防止上方的地毯按压有塌陷的痕迹,支架的外露面都是光滑的面,紧贴着上方的地毯,同时地毯可根据支架的外形做相应的匹配造型,外观看上去也是很整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904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