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反渗透膜渗透液排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38721.0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04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闫丽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饮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天津知晓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53 | 代理人: | 曹元媛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新区华苑产业区华天道2号4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渗透 渗透 排放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膜渗透液排放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渗透膜渗透液排放系统,包括渗透液收集池、栅格过滤池、第一沉淀池、集液池、微处理池、第二沉淀池、水解酸化池、曝气池、消毒池、清水池和污泥池,所述渗透液收集池输出端连接至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输出端连接至集液池,所述集液池输出端连接至微处理池,所述微处理池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二沉淀池输出端连接至水解酸化池,所述渗透液收集池便于集中收纳渗透液,然后通过提升泵将渗透液导入栅格过滤池内,通过栅格过滤装置对渗透液进行初步过滤,避免渗透液内的杂质对后续的处理造成堵塞,然后渗透液再次导入第一沉淀池内,对渗透液进行初步的沉淀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渗透膜渗透液排放系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反渗透膜渗透液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反渗透系统在水处理行业已经广泛应用,用于水处理中去除大部分的含盐类物质,该方法具有环保经济、系统简便、化学药剂消耗少的优点,因此近几年呈大规模应用趋势。
但是现有的反渗透膜渗透液在排放过程中,处理效果较差,直接排放容易对环境及大气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膜渗透液排放系统。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反渗透膜渗透液排放系统,包括渗透液收集池、栅格过滤池、第一沉淀池、集液池、微处理池、第二沉淀池、水解酸化池、曝气池、消毒池、清水池和污泥池,所述渗透液收集池输出端连接至第一沉淀池,所述第一沉淀池输出端连接至集液池,所述集液池输出端连接至微处理池,所述微处理池输出端连接至第二沉淀池,所述第二沉淀池输出端连接至水解酸化池,所述水解酸化池输出端连接至曝气池,所述曝气池输出端连接至消毒池,所述消毒池输出端连接至清水池,
为了提高第一沉淀池的处理效果,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第一沉淀池一侧设置有悬浮物质收集池,所述悬浮物质收集池一端设置有分类处理池,所述分类处理池与悬浮物质收集池之间相通。
为了提高系统的处理效率,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第一沉淀池一端设置有第一污泥泵,所述第二沉淀池一端设置有第二污泥泵,所述第一污泥泵与第二污泥泵均与污泥池相通。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渗透液收集池与栅格过滤池之间设置有提升泵。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曝气池内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消毒池内部设置有多个消毒装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第一沉淀池与第二沉淀池均为斜板沉淀池。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膜渗透液排放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反渗透膜渗透液排放系统,所述渗透液收集池便于集中收纳渗透液,然后通过提升泵将渗透液导入栅格过滤池内,通过栅格过滤装置对渗透液进行初步过滤,避免渗透液内的杂质对后续的处理造成堵塞,然后渗透液再次导入第一沉淀池内,对渗透液进行初步的沉淀处理,而渗透液产生的悬浮物质通过悬浮物质收集池进行收集,并通过分类处理池进行后续的分类和集中处理,而第一沉淀池产生的污泥会通过第一污泥泵抽入污泥池内,沉淀完成后的渗透液依次导入集液池和微处理池内,然后导入第二沉淀池内进行二次沉淀,所述第二沉淀池沉淀出的污泥通过第二污泥泵抽入污泥池内,便于污泥进行集中处理,提高便捷性,渗透液最后会依次通过水解酸化池、曝气池和消毒池进行处理,通过曝气和消毒,最后导入清水池,然后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饮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饮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387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