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传输中使用波分复用实现两路图像信号传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33573.3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59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朱翠林;叶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瑞特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 | 分类号: | H04B10/25;H04J14/02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安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传输 使用 波分复用 实现 图像 信号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传输中使用波分复用实现两路图像信号传输结构,包括光纤线和光纤接收器,所述光纤线的输出端一端连接有光纤发送器,且光纤发送器的输出端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有电脑一和电脑二。该光纤传输中使用波分复用实现两路图像信号传输结构,与现有的普通实现两路图像信号传输结构相比,由于光波分复用技术使用的波长相互独立,故可以同时传输特性完全不同的信号,在光纤发送器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组合起来,耦合到光缆线路上的同一根光纤线中进行传输,在光纤接收器再将组合波长的光信号分开,恢复出原信号后送入不同的终端,只需要一对光纤线、一对光纤发送器和光纤接收器,实现原来两对的功能,降低成本同时减少工程布线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传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光纤传输中使用波分复用实现两路图像信号传输结构。
背景技术
光纤传输,即以光导纤维为介质进行的数据、信号传输,光导纤维,不仅可用来传输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而且可以满足视频传输的需求,光纤传输一般使用光缆进行,单根光导纤维的数据传输速率能达几Gbps,在不使用中继器的情况下,传输距离能达几十公里,光纤传输中需要使用到信号传输结构,传统光纤传输中一对光纤线只能通过一对光纤收发器传输一路图像信号,对于多路图像信号就需要多路光纤收发器来实现传输,光纤传输中使用波分复用实现两路图像信号传输结构,这种光纤收发器的发送器端可以支持同时两路图像信号的输入,传统的光纤发送器只支持一路输入,同时光纤接收器支持两路图像信号同时输出,传统的光纤接收器只支持一路图像信号输出,并且光纤收发器都支持波分复用技术的光模块,随着传输速率的不断提高,许多光器件的响应速度已明显不足,使用波分复用技术可以降低对器件性能上的要求,波分复用技术成为当前迸行扩容、升级改造以及建设新的高速、大容量通信网络的最佳技术选择。
现有的实现两路图像信号传输结构电脑主机与显示器之间间隔很远,这时候往往需要用到光纤传输来连接主机与显示器,那多台主机与显示器的连接就需要多组光纤线,光纤线以及光纤收发器的增加往往会大幅提高办公成本,不能很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针对上述情况,在现有的实现两路图像信号传输结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传输中使用波分复用实现两路图像信号传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纤传输中使用波分复用实现两路图像信号传输结构,包括光纤线和光纤接收器,所述光纤线的输出端一端连接有光纤发送器,且光纤发送器的输出端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有电脑一和电脑二,所述光纤接收器连接于光纤线的输出端另一端,所述光纤接收器的输出端从上往下依次连接有显示器一和显示器二。
进一步的,所述波分复用技术是指在一根光纤线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光信号的一种技术。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线双向连接于光纤发送器和光纤接收器。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发送器支持波分复用技术的光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电脑一与光纤发送器单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脑二与光纤发送器单向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接收器支持两路图像信号同时输出,且光纤接收器支持波分复用技术的光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器一与光纤接收器单向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充分利用光纤的带宽资源,使同一根光纤的传输容量增加几倍至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由于光波分复用技术使用的波长相互独立,故可以同时传输特性完全不同的信号,实现原来两对的功能,采用全双工方式,光信号可以在一根光纤中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传输,节省了线路投资,提高了系统的经济效益,波分复用器件大多是光无源器件,结构简单,体积小,稳定可靠,在网络设计和施工中有很大灵活性,使用波分复用技术可以降低对器件性能上的要求,即在对原有系统不作较大改动的情况下,进行扩容,节省投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瑞特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瑞特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335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