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硫管束除雾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3228173.3 | 申请日: | 2021-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7015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苑振雷;苑振勇;韩丽娟;崔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瑞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40 | 分类号: | B01D50/40;B01D47/18;B01D4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15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脱硫 管束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硫管束除雾设备,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网架、第一螺旋导流装置、第二网架和第二螺旋导流装置,所述第一网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一螺旋导流装置固定连接于转轴的外侧面,所述第二网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管,所述第二螺旋导流装置固定连接于转管的外侧面,所述转管的内部穿过有供水管。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烟气带动螺旋导流装置进行转动,间接带动连接架进行转动,在连接架的转动阻挡作用下可以降低喷口喷水的速度,又会打散喷出的水,并配合弧形板的阻挡和附着作用,保证了烟气混杂颗粒可以附着的同时可以实现高效的除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硫系统烟气清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硫管束除雾设备。
背景技术
脱硫方法一般有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脱硫等三种。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能源的渴求也不断增加,燃煤烟气中的SO2已经成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减少SO2污染已成为当今大气环境治理的当务之急。不少烟气脱硫工艺已经在工业中广泛应用,其对各类锅炉和焚烧炉尾气的治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脱硫系统的出烟口,经常会出现粉尘超标的现象,因此需要在脱硫系统后进行造湿将尘,现有技术中的管束除雾设备由于直接使用喷雾进行加湿的方式进行降尘,其为了减少喷雾对管束除雾设备外壳的冲击,避免将附着的烟尘带下,通常会降低喷出速度,但是为了保证降尘效率,通常会提高喷口数量,这样反而提高了对水资源的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脱硫管束除雾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硫管束除雾设备,包括外管,所述外管的内壁设置有第一网架、第一螺旋导流装置、第二网架和第二螺旋导流装置,所述第一网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第一螺旋导流装置固定连接于转轴的外侧面,所述第二网架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管,所述第二螺旋导流装置固定连接于转管的外侧面,所述转管的内部穿过有供水管;
所述转管和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架;
所述供水管位于转管上部的一侧设置有互呈180度的喷口;
所述外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在外管的同一高度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所述弧形板在上下位置的中部且朝向外管的内壁一侧与外管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贯穿有通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一网架和第一螺旋导流装置均位于外管的上部,所述第一螺旋导流装置位于第一网架的上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第二网架和第二螺旋导流装置位于外管的下部,所述第二螺旋导流装置位于第二网架的下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喷口等距分布于供水管位于转管上部的一侧的外侧面,互呈180度的所述喷口至少有一组位于两个同一高度的弧形板之间,且至少有一组位于相邻的弧形板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架由两个圆盘和连接在两个圆盘之间的两个连接板组成,所述供水管从位于下侧的一个圆盘穿过,且上端部与另一个圆盘固定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连接架位于对称分布的弧形板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通孔沿挡板与外管内壁的连接面等距分布。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瑞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瑞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2281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除尘防偏移传输机构
- 下一篇:一种压痕钢纤维及其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