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压缩机内大电流环境下的接线端子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32383.2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63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王位强;林记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502;F04B3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金京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压缩机 电流 环境 接线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压缩机内大电流环境下的接线端子,包括:端子板,所述端子板的两侧为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端子板能将所述工作腔和所述电路腔隔离,所述端子板的厚度为5.8‑6.2mm;接线柱,所述接线柱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工作腔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的电控腔电性连接,多个所述接线柱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接线柱的直径为5.6‑6.0mm。本实用新型使得接线柱可以具有较好的电流耐受能力,避免接线柱发生损坏。此外,可以使得端子板能承受更大的压紧力,避免由于端子板损坏而导致的工作腔中的冷媒流入电控腔的情况,使得接线端子在大电流环境下的电流耐受能力和安全性能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汽车线路连接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压缩机内大电流环境下的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在汽车内部结构中,接线端子是一种可以实现将压缩机的工作腔和电路板的电控腔进行连通的结构,而其本身由于置于这二者之间,其中的端子板又可以起到将压缩机的工作腔和电路板的电控腔进行隔离的效果。现有技术中,接线端子中的端子板厚度一般为4mm,而其上的接线柱的直径一般为3.2mm,压缩机与汽车电控系统进行配套时,其电压一般为100-500V的大电压,在高功率需求下,使得其内部的电流维持在40A-50A。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部分商用车上需要出现如24V或48V这样低电压环境,在满足高功率的需求下,其内部的电流便会很高,实际使用过程中会使得接线柱发生损坏。此外,端子板由于需要在于工作腔和电控腔之间进行连通时进行压紧,现有的接线端子中端子板经常会受到损坏,从而使得工作腔中的冷媒流入电控腔,使得接线端子在大电流环境下的电流耐受能力和安全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压缩机内大电流环境下的接线端子,其用于解决上述接线端子在大电流环境下的电流耐受能力和安全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压缩机内大电流环境下的接线端子,包括:端子板,所述端子板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端子板的两侧为相互平行的第一平面部和第二平面部,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分别与压缩机的工作腔和电路板的电控腔抵接,所述端子板能将所述工作腔和所述电路腔隔离,所述端子板的厚度为5.8-6.2mm;接线柱,所述接线柱沿所述端子板厚度方向上延伸且穿设于所述端子板,所述接线柱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端子板的两侧,所述接线柱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工作腔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电路板的电控腔电性连接,多个所述接线柱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接线柱的直径为5.6-6.0mm。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板和所述接线柱均使用45号钢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端子板和所述接线柱的外侧均设置有镀镍层,所述镀镍层的厚度为1.8-2.2mm。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柱与所述端子板之间设置有密封陶瓷,所述密封陶瓷能将所述端子板的两侧隔离。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柱在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柱具有自其临近所述压缩机的一端向其侧壁做圆角的过渡部。
进一步地,所述接线柱临近所述电路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焊接薄片,每个所述接线柱的侧壁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焊接薄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平面部和所述第二平面部均邻接有密封垫片,所述接线柱套设于所述密封垫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在大电流环境下,使得接线柱可以具有较好的电流耐受能力,避免接线柱发生损坏。此外,通过对端子板的加厚,可以使得端子板能承受更大的压紧力,避免由于端子板损坏而导致的工作腔中的冷媒流入电控腔的情况,使得接线端子在大电流环境下的电流耐受能力和安全性能更好。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323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