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飞机结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29211.X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51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莫培峰;程岩涛;赵家晨;张伯伦;于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兴兴动力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12 | 分类号: | H01Q1/12;H01Q1/28;B33Y8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14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制造 飞机 结构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飞机结构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上端中部前后侧均设置有开孔,所述框架的上端中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框架上端中部左右端的前后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天线装置放置于固定孔内,然后将天线的底座与固定槽内的连接孔进行连接固定,之后通过夹持座带动滑块在滑槽内滑动,将天线装置的中部通过凹槽进行夹持固定,最后通过固定螺栓贯穿夹持座上的螺纹孔和框架上的开孔,对天线装置进行最后的固定,双重固定,使得飞机在飞行过程中,不会因高空风力太大将天线装置损坏,提高了飞机飞行的安全程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飞机结构件。
背景技术
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融合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型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对原材料去除-切削、组装的加工模式不同,是一种“自下而上”通过材料累加的制造方法,从无到有,这使得过去受到传统制造方式的约束,而无法实现的复杂结构件制造变为可能,AM技术不需要传统的刀具和夹具以及多道加工工序,在一台设备上可快速精密地制造出任意复杂形状的零件,从而实现了零件“自由制造”,解决了许多复杂结构零件的成形,并大大减少了加工工序,缩短了加工周期,而且产品结构越复杂,其制造速度的作用就越显著。
因为飞机的天线是飞机运行中重要的接收装置,而且飞机飞行在高空的时候,速度较快外部的风力较大,所以飞机的天线装置需要一定的固定装置,如果天线装置固定不稳定的话,从而会影响飞机的飞行安全,所以飞机的天线装置固定是非常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飞机结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增材制造的飞机结构件,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上端中部前后侧均设置有开孔,所述框架的上端中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槽,所述框架上端中部左右端的前后侧均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同侧所述滑块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夹持座的下端中部左右侧,所述夹持座上端相远离一侧的中部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均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底端分别贯穿同侧的开孔,所述夹持座相邻一侧的中部均设置有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框架的前端中部上下侧等距设置有若干个通风孔,且通风孔贯穿框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凹槽内均设置有防滑胶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框架的左侧中部设置有穿插孔,且穿插孔贯穿框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滑块和滑槽的截面均呈T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孔的内侧设置有耐磨胶套。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槽的内侧下端靠近边缘处等距设置有若干个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兴兴动力设备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兴兴动力设备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292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余热回收平面隧道炉
- 下一篇:一种使用寿命长的组合铜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