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四氯化硅的粗四氯化钛溶液双分离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095802.X | 申请日: | 2021-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56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兴长策;陈淑艳;徐钧;李学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方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3/14 | 分类号: | B01D3/14;C01G23/02;C01B33/107 |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 13103 | 代理人: | 张丽娜 |
| 地址: | 125000 辽宁省葫***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氯化 溶液 分离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含四氯化硅的粗四氯化钛溶液双分离系统,涉及四氯化钛与四氯化硅的分离技术领域。本系统包括粗四氯化钛缓冲罐、第一蒸馏塔、第一再沸器、第一冷凝器、第二蒸馏塔、第二再沸器和第二冷凝器,粗四氯化钛缓冲罐与第一蒸馏塔相连,第一蒸馏塔顶部连接第一冷凝器,第一蒸馏塔的底部连接第一再沸器;第一冷凝器与第二蒸馏塔相连,第二蒸馏塔的顶部连接第二冷凝器,第二蒸馏塔的底部连接第二再沸器,第二再沸器与粗四氯化钛缓冲罐相连。本系统采用双精馏塔操作分离四氯化钛和四氯化硅,得到含四氯化硅≤0.01%的四氯化钛和纯度≥98%的四氯化硅,实现含5~80%四氯化硅的四氯化钛混合物的资源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四氯化钛与四氯化硅的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四氯化硅的粗四氯化钛溶液双分离系统。
背景技术
工业上采用富钛料如金红石、人造金红石、高钛渣等与氯气、焦碳在700℃~1200℃进行粗四氯化钛生产,粗四氯化钛含有0.1%~0.8%的四氯化硅。当四氯化钛用于海绵钛生产时,要求四氯化钛中的四氯化硅含量降至0.01%甚至更低,这就要求对粗四氯化钛进行四氯化钛和四氯化硅的分离。
目前实际生产中采用单塔精馏的方式进行分离操作,即粗四氯化钛从精馏塔中部加入,在塔底得到含四氯化化硅不大于0.01%的四氯化钛,塔顶得到含四氯化硅5~80%的四氯化钛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的四氯化硅。塔顶四氯化钛与四氯化硅混合物,一般采用水解中和的方式进行处理,既浪费了资源,又造成了环境污染,是一个极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四氯化硅的粗四氯化钛溶液双分离系统,实现含5~80%四氯化硅的四氯化钛混合物的资源化。
为实现此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含四氯化硅的粗四氯化钛溶液双分离系统,包括粗四氯化钛缓冲罐、第一蒸馏塔、第一再沸器、第一冷凝器、第二蒸馏塔、第二再沸器和第二冷凝器,粗四氯化钛缓冲罐与第一蒸馏塔相连,第一蒸馏塔顶部连接第一冷凝器,第一蒸馏塔的底部连接第一再沸器;第一冷凝器与第二蒸馏塔相连,第二蒸馏塔的顶部连接第二冷凝器,第二蒸馏塔的底部连接第二再沸器,第二再沸器与粗四氯化钛缓冲罐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系统采用双精馏塔操作分离四氯化钛和四氯化硅,得到含四氯化硅≤0.01%的四氯化钛和纯度≥98%的四氯化硅,实现含5~80%四氯化硅的四氯化钛混合物的资源化;并且第二蒸馏塔底部得到的含四氯化硅0.1~10%的四氯化钛回到粗四氯化钛缓冲罐,进行再次蒸馏分离,形成闭合回路,过程不再产生副产物。
进一步地,第一冷凝器与第二蒸馏塔之间设置有第一缓冲罐,第二再沸器与粗四氯化钛缓冲罐之间设置有第二缓冲罐;有效防止物料溢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含四氯化硅的粗四氯化钛溶液双分离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粗四氯化钛缓冲罐;2、第一蒸馏塔;3、第一冷凝器;4、第一再沸器;5、四氯化钛储罐;6、第一缓冲罐;7、第二蒸馏塔;8、第二冷凝器;9、四氯化硅储罐;10、第二再沸器;11、第二缓冲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效,借由下述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方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方大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958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