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4TR电磁波透镜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94163.5 | 申请日: | 2021-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29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郑洪振;尚春辉;朱强;钱伟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50 | 分类号: | H01Q1/50;H01Q15/02;H01Q1/3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启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03 | 代理人: | 钟丙岳;方启荣 |
地址: | 5281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tr 电磁波 透镜天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4TR电磁波透镜天线,包括电磁波透镜、第一双极化振子、第二双极化振子、第三双极化振子和第四双极化振子;第一双极化振子、第二双极化振子、第三双极化振子和第四双极化振子均靠近电磁波透镜的表面设置;第一双极化振子、第四双极化振子各自的第一极化均与第一接头馈电连接,第一双极化振子、第四双极化振子各自的第二极化均与第二接头馈电连接;第二双极化振子、第三双极化振子各自的第一极化均与第三接头馈电连接,第二双极化振子、第三双极化振子各自的第二极化均与第四接头馈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制造成本低、有效降低移动运营商的采购成本及降低用于架设天线的铁塔的承重要求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4TR电磁波透镜天线。
背景技术
传统的相控阵天线在形成4TR天线时,需要用两列2TR的天线来实现,4个通道的方向图覆盖范围基本一致。现有的透镜天线中,如果只用一个透镜(一个球体透镜或着一节柱体透镜)的情况下,只能做2TR天线,因为如果用两组常规的2TR正交的辐射单元组成4TR的透镜天线时,天线方向图经过同一个透镜后不重合,不能实现4TR MIMO;即如果想要在一个透镜上实现4TR是实现不了的,只能用两个透镜来实现两个2TR,进而叠加来形成4TR天线,现有用两个2TR的透镜天线来组成的4TR透镜天线,存在天线体积大,重量重,成本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4TR电磁波透镜天线,该4TR电磁波透镜天线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体积小、重量轻、制造成本低、有效降低移动运营商的采购成本及降低用于架设天线的铁塔的承重要求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4TR电磁波透镜天线,其特点在于包括电磁波透镜、第一双极化振子、第二双极化振子、第三双极化振子、第四双极化振子、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和第四接头;所述第一双极化振子、第二双极化振子、第三双极化振子和第四双极化振子均靠近电磁波透镜的表面设置,第一双极化振子、第二双极化振子、第三双极化振子和第四双极化振子均包括相交设置的第一极化和第二极化;所述第一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第四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均与第一接头馈电连接,第一双极化振子的第二极化、第四双极化振子的第二极化均与第二接头馈电连接;所述第二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第三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均与第三接头馈电连接,第二双极化振子的第二极化、第三双极化振子的第二极化均与第四接头馈电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与第四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第一双极化振子的第二极化与第四双极化振子的第二极化、第二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与第三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第二双极化振子的第二极化与第三双极化振子的第二极化两两并联进行馈电的结构,在使用时第一双极化振子、第二双极化振子、第三双极化振子、第四双极化振子并联起来形成四个通道,并且使用时每个通道所形成的波束指向为同一指向,以至于在使用时不会出现各个合成通道的方向图辐射角度不一致的问题;不需要用到2个电磁波透镜就可实现4TR,大大减轻了天线的重量,减少一个电磁波透镜的使用,不仅可大大缩小产品的体积,还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双极化振子、第二双极化振子、第三双极化振子和第四双极化振子呈矩形阵列布设,第一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与第二极化相交的中心与第四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与第二极化相交的中心的连线为L1,第二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与第二极化相交的中心与第三双极化振子的第一极化与第二极化相交的中心的连线为L2,连线L1与连线L2呈十字交叉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双极化振子、第二双极化振子、第三双极化振子和第四双极化振子他们的第一极化和第二极化共面,所共之面为平面A,连线L1与连线L2相交的交点与电磁波透镜的中心的连线与平面A垂直。
进一步地,第一双极化振子、第二双极化振子、第三双极化振子和第四双极化振子是±45°极化类型或水平垂直极化类型。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波透镜是球体状结构或柱体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粤海信通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941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