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插接式临边围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88087.7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760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田凯;郭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凯 |
主分类号: | E04H17/14 | 分类号: | E04H17/14;E04H17/22;E04H17/00;G08B21/02;G08B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038 陕西省咸阳市西咸新区秦汉新城***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插接 式临边围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插接式临边围杆装置,属于建筑施工防护领域,一种建筑施工插接式临边围杆装置,包括多个前后对应设置的防护围栏,防护围栏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内滑动套接有对接柱,对接柱的外端壁下方固定连接有卡块,它通过将整体的围杆结构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围杆装置,并利用对接柱和对接弧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各个独立的围杆装置在安装完成之后亦可以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既提高了临边围杆安装拆卸的便捷度,也增强了其防护能力,并且对接柱上的卡块和对接弧块上的卡槽的对接也使得多个防护围栏在安装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处于同一条轴线上,大大降低了该装置在安装的过程中发生偏移的可能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防护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插接式临边围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的基坑、主体结构或市政工程的沟渠等工程施工现场,为了保护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对具有较大落差的建筑物应设置临边围护栏杆,以防止发生施工人员从高处坠落伤亡的事故。
当前市面上的临边围杆多采用手工搭建的方式进行安装,而手工搭建的节点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极易因雨水侵蚀或者其它外部因素影响而发生松动,防护能力较差,且安装拆卸过程亦十分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插接式临边围杆装置,它通过将整体的围杆结构拆解成一个个独立的围杆装置,并利用对接柱和对接弧块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各个独立的围杆装置在安装完成之后亦可以相互连接成一个整体,既提高了临边围杆安装拆卸的便捷度,也增强了其防护能力,并且对接柱上的卡块和对接弧块上的卡槽的对接也使得多个防护围栏在安装的过程中能够始终处于同一条轴线上,大大降低了该装置在安装的过程中发生偏移的可能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插接式临边围杆装置,包括多个前后对应设置的防护围栏,所述防护围栏的前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滑动套接有对接柱,所述对接柱的外端壁下方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防护围栏的后端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滑动套接有对接弧块,所述对接弧块的内底端开设有卡槽,所述防护围栏的底端连接有一对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端转动连接有主钻头。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围栏的底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撑柱滑动连接于滑槽内,通过支撑柱在滑槽内的滑动来调整支撑柱的具体插入位置,以规避掉建筑临边上厚度较薄的插入点位,有效提高该围杆装置在建筑临边上安装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主钻头的外端壁套设有防护帽,通过防护帽的保护效果,有效降低了该装置在运输的过程中,主钻头将人刺伤的可能性,增加了该装置的运输安全性,而在装置使用的过程中,只需将防护帽摘下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靠近主钻头处的外端壁均匀开设有多个安装槽,多个所述安装槽内均固定连接有电控伸缩杆,所述电控伸缩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副钻头,当支撑柱通过主钻头钻入建筑临边处内部之后,操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启动电控伸缩杆和副钻头,在建筑临边处进行横向钻孔,进而通过电控伸缩杆对支撑柱作横向支撑,进一步提高支撑柱与建筑临边的连接紧密度,而在该围杆装置使用完毕之后,操作人员只需将电控伸缩杆再次启动缩回,即可将支撑柱从建筑临边内顺利抽出,不会对后续的拆卸造成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围栏的左端固定连接有喇叭和多个距离传感器,所述喇叭和多个距离传感器在防护围栏内部电性连接,当有人靠近防护围栏的时候,防护围栏上分布的多个距离传感器会将这一信息及时捕捉到,并将这一信息发送给喇叭内的控制单元,以启动喇叭发出警报,提醒周围的人注意,进一步提高该装置的防护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围栏的顶端固定连接有LED灯带,通过LED灯带的照明提醒效果来提高该装置的夜间防护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凯,未经田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880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液金属颗粒检测传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制砂生产过程中泥水高效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