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联体共生鼠的实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067931.8 | 申请日: | 2021-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76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慧盈;周冬生;邓梦芸;高波;杨文慧;胡凌飞;殷喆;赵月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15 | 分类号: | A61B5/15;A61B5/0205;A61B5/145;A61D3/00;F24H1/18;F24H9/1818;F24H9/25;F24H15/395;F24H1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谢斌 |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体 共生 实验 装置 | ||
1.一种联体共生鼠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操作台(1),
所述操作台(1)的台面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小鼠固定区(100),每个小鼠固定区(100)均包括头部垫板(10)、左前肢固定夹(11)、右前肢固定夹(12)、左后肢固定夹(13)和右后肢固定夹(14),
两个小鼠固定区的头部垫板(10)均可旋转设置于所述操作台(1)的同一侧面上,每个小鼠固定区的左前肢固定夹(11)和右前肢固定夹(12)分别设置于靠近各自的头部垫板(10)的一端的两侧,每个小鼠固定区(100)的左后肢固定夹(13)和右后肢固定夹(14)分别设置于远离各自的头部垫板(10)的一端的两侧,
两个小鼠固定区(100)分别用于固定联体共生鼠的两个小鼠,
其中,头部垫板(10)旋转至与所述操作台(1)的台面齐平,用于放置小鼠头部;
所述左前肢固定夹(11)、所述右前肢固定夹(12)、所述左后肢固定夹(13)和所述右后肢固定夹(14)分别用于夹住小鼠的左前肢、右前肢、左后肢和右后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体共生鼠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小鼠固定区(100)等分所述操作台(1);且两个所述小鼠固定区(100)内的头部垫板(10)和四个固定夹关于所述操作台(1)的纵向中心线对称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体共生鼠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头部垫板(10)上设置有颈部固定夹(15),用于套住小鼠的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体共生鼠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小鼠固定区(100)的由左前肢固定夹(11)、右前肢固定夹(12)、左后肢固定夹(13)和右后肢固定夹(14)首尾依次相连围成的中心区域内设置有梭形凹槽(16),所述梭形凹槽(16)的两端窄、中间大,呈梭形,用于嵌入小鼠的背部而避免小鼠滑动;
两个小鼠固定区(100)的梭形凹槽(16)分别与两个所述头部垫板(10)并排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联体共生鼠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小鼠固定区还配置有一个体征监测器(2),两个小鼠固定区的体征监测器(2)分别设置于操作台(1)的两个头部垫板(10)所在侧面的两侧;
所述体征监测器(2)包括调整插板(21)和体征检测板(22),每个所述体征检测板(22)的侧边与各自的调整插板(21)枢轴连接;
所述操作台(1)的两侧分别设置插槽(20),两个体征监测器(2)的调整插板(21)分别插设于所述操作台(1)两侧的插槽(20)上;
绕着调整插板(21)的枢轴向内转动体征检测板(22),当所述体征检测板(22) 与各自的调整插板(21)垂直时,所述体征检测板(22)正好盖在所属的小鼠固定区的梭形凹槽(16)的正上方,用于盖住小鼠的胸腹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联体共生鼠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体征检测板(22)由外壳保护层(PVC)、第一隔热阻燃保护层(AR1)、传感器芯片层(PET)、第二隔热阻燃保护层(AR2)和垫板层(PU)自上而下地压制而成;
其中,外壳保护层(PVC)采用聚氯乙烯材质,
第一隔热阻燃保护层(AR1)和第二隔热阻燃保护层(AR2)均采用合成材质,
所述传感器芯片层(PET)包括呼吸压力传感芯片和心率血氧传感芯片,呼吸压力传感芯片用于检测小鼠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氧传感芯片用于检测小鼠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
所述垫板层(PU)采用聚氨酯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联体共生鼠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4)和支撑柱(3),
所述操作台(1)通过支撑柱(3)设置于所述底板(4)上,所述操作台(1)与所述支撑柱(3)的连接处设置有仰俯调节结构,能实现所述操作台(1)水平面±30°的俯仰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6793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内的可伸缩悬浮式中控屏
- 下一篇:一种面团切台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