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24719.3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51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峰;王伟;冉凤;胡晶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70 | 分类号: | H02J50/70;H02J50/90;H02J50/1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孙长江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充电 装置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同轴设置,且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沿轴向至少部分重合。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同轴设置,且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沿轴向至少部分重合,从而使得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的轴向间隙为零,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场能够大部分穿过接收线圈,避免轴向间隙内的磁场泄漏,有利于提高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耦合系数,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传输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充电技术(Wireless charging technology)在充电过程中供电端和受电端无需直接接触而越来越受到欢迎。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有四种方式:电场耦合方式、电磁感应方式、无线电波方式、磁共振方式。其中,电磁感应方式在无线充电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关技术中,电磁感应方式通过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磁场耦合来传输电能,但是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的耦合系数普遍较低,导致使用电磁感应方式进行无线充电的传输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系统,能够解决使用电磁感应方式进行无线充电的传输效率低的问题。
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所述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同轴设置,且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沿轴向至少部分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均为螺线管形,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同轴套设。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线圈套设于所述接收线圈外周,或者,所述接收线圈套设于所述发射线圈外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线圈包括:第一导磁体;所述第一导磁体位于所述发射线圈远离所述接收线圈的第一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磁体为圆盘形,所述第一导磁体与所述发射线圈同轴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磁体的材料包括:金属导磁材料、非金属导磁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射线圈还包括:第一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一导磁体背离所述发射线圈的侧面;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发射电路,所述发射电路与所述发射线圈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线圈包括:第二导磁体;所述第二导磁体位于所述接收线圈远离所述发射线圈的第二端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磁体为圆盘形,所述第二导磁体与所述接收线圈同轴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磁体的材料包括:金属导磁材料、非金属导磁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线圈还包括:第二电路板;所述第二电路板位于所述第二导磁体背离所述接收线圈的侧面;所述第二电路板上设有接收电路,所述接收电路与所述接收线圈电性连接。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充电设备、受电设备和本实用新型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
所述的发射线圈位于所述充电设备内,所述的接收线圈位于所述受电设备内;所述充电设备和所述受电设备配合时,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接收线圈同轴,且沿轴向至少部分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24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微量残炭样品架
- 下一篇:活塞式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