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具内再压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16038.2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75317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剑;李洪;赵春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渝榕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67 | 分类号: | B29C45/67;B29C45/57 |
代理公司: | 重庆莫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9 | 代理人: | 周卫清 |
地址: | 40277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具 再压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具内再压缩装置;包括底座和挤压组件;挤压组件包括支撑架、定模、第一液压缸和移动构件,支撑架与底座固定连接,第一液压缸与支撑架固定连接,定模与底座固定连接,移动构件包括动模、第二液压缸和挤压块,动模与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液压缸与动模固定连接,挤压块与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通过第一液压缸的工作,带动动模移动,使动模和定模合模,形成型腔,当注塑完成进入保压阶段时,第二液压缸开始工作,带动挤压块移动,对型腔内的原料进行挤压,由于保压时产品各向受力相同,因而挤压块的挤压即以各向相同的压力使型腔作进一步充填,从而实现生产的注塑产品无应力残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具内再压缩装置。
背景技术
模具包括有能相对开合的定模和动模,在定模和动模之间形成有与注塑产品形状相吻合的所述型腔,模具上设置一注口,该注口通过流道与上述所述型腔相贯通,需要注塑成型时,模具在合模状态下,塑料经注口流入所述型腔中加以成型,然后经保压、冷却等相应工艺后开模,再通过模具中的顶出机构将产品从所述型腔中顶出。但在采用普通注塑机进行注塑保压时,在邻近注口端,由于压力损耗小,所以对注塑产品的压力较大。而在远离注口端,由于压力损耗大,故对注塑产品的压力较小。
这样对同一个注塑产品而言,由于压力不一样,从而导致注塑产品收缩不一致,造成注塑后的产品变形翅曲,进而影响后序的组装等工序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内再压缩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由于压力的不同,导致注塑产品收缩不一致,造成注塑后的产品变形翅曲,进而影响后序的组装等工序作业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具内再压缩装置,包括底座和挤压组件;所述挤压组件包括支撑架、定模、第一液压缸和移动构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一侧,所述第一液压缸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底座的一侧,所述定模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靠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所述移动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缸上;所述移动构件包括动模、第二液压缸和挤压块,所述动模设置在所述第一液压缸上,并与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与所述动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动模靠近所述定模的一侧,所述挤压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液压缸上,并与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连接,且与所述动模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挤压组件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定模靠近所述动模的一侧;所述动模具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朝向所述定位柱贯穿所述动模,所述定位孔与所述定位柱配合。
其中,所述挤压组件还包括顶柱,所述顶柱与所述定模滑动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定模上。
其中,所述挤压块具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挤压块靠近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一侧。
其中,所述定模具有注塑孔,所述注塑孔设置在所述定模上,所述注塑孔贯穿所述定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渝榕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渝榕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16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NG槽车加气手持读卡器
- 下一篇:一种模具内埋钉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