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虹吸加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012032.8 | 申请日: | 2021-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25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陆元松;李雪华;李发俊;秦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J1/20 | 分类号: | A61J1/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吴嘉滨 |
| 地址: | 2153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虹吸 加药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虹吸加药器,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针对现有药液配置过程中,药液易受到污染,针尖暴露在外面易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工作效率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将两个吸取针利用气囊进行连接,从而实现药物的抽吸与注入,并通过医用导管夹片来控制药物的抽吸与注入流向,整体操作针头均处在密闭空间内,能更好的达到无菌操作效果,防止刺伤以及药液外洒造成伤害,有效避免了加药者有毒药物吸入,操作完成后利用保护套对吸取针进行保护,防止后续处理过程中的误刺伤,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虹吸加药器。
背景技术
临床配置药液需医护人员选用适宜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吸配置液,然后再注入到瓶装药液中,充分溶解后再次抽吸并将瓶装药液内的混合药液注入回配置液容器中。然而注射器反复拔出药瓶后针尖会暴露于空气中,易刺伤医护人员并造成药液外洒,导致加药者有毒药物的吸入,再次插入瓶装药液或配置液容器后易发生内部药液的细菌感染,并且操作复杂,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药液配置过程中,药液易受到污染,针尖暴露在外面易对医护人员造成伤害,工作效率低的缺点,而提出的虹吸加药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虹吸加药器,包括气囊,所述气囊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通有连接管,两个所述连接管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通有吸取针,所述连接管上滑动连接有保护套,每个所述连接管上固定连接有四个橡胶卡圈,所述保护套与相对应的所述橡胶卡圈相卡接。
优选的,所述保护套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环,所述橡胶卡圈两个为一组并与所述固定环相适配。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管的长度均为100mm。
优选的,所述气囊的长度为30mm。
优选的,所述吸取针的长度为40mm,所述保护套的长度为55mm。
优选的,两个所述连接管上均活动安装有医用导管夹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虹吸加药器,将两个吸取针利用气囊进行连接,从而实现药物的抽吸与注入,并通过医用导管夹片来控制药物的抽吸与注入流向,整体操作针头均处在密闭空间内,能更好的达到无菌操作效果,防止刺伤以及药液外洒造成伤害,有效避免了加药者有毒药物的吸入,操作完成后利用保护套对吸取针进行保护,防止后续处理过程中的误刺伤,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虹吸加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虹吸加药器的主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虹吸加药器的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虹吸加药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囊;2、连接管;3、吸取针;4、保护套;5、橡胶卡圈;6、固定环;7、医用导管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4,本方案提供的一种实施例:虹吸加药器,包括气囊1,气囊1的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通有连接管2,两个连接管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连通有吸取针3,连接管2上滑动连接有保护套4,每个连接管2上固定连接有四个橡胶卡圈5,保护套4与相对应的橡胶卡圈5相卡接。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两个连接管2的长度均为100mm。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气囊1的长度为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120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床下家具用具有木架支撑结构的板架
- 下一篇:一种蓝莓加工用果实分拣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