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动力蓄电池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和包含其的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993035.8 | 申请日: | 202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68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沈嘉怡;李旭;朱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张海荣;杨仁波 |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动力 蓄电池 车身 连接 装置 包含 汽车 |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动力蓄电池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和汽车,用于动力蓄电池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动力蓄电池连接;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设置在动力蓄电池与车身之间的主体和与所述主体固定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用于穿过动力蓄电池的上盖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用于固定车身,该用于动力蓄电池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可以实现动力蓄电池和车身的有效固定和连接,有效提高动力蓄电池的结构性能和整车碰撞性能,更加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动力蓄电池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和包含其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国家政策大力推动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新生力量,正在以非常可观的速度逐步扩展其市场占有率,成为许多消费者的首要选择。而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一些新能源汽车的短板也在渐渐显露,如续航里程短等问题,都在制约着新能源车的普及。
针对当前一些新能源车所暴露的这些短板,各大车企和电池供应商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对于续航里程需求的不断提高,各企业不断地提升蓄电池系统的电容量,相应的,蓄电池系统结构的尺寸和重量也在不断增加,许多较大尺寸的蓄电池系统只能布置在车身底部的外部空间,这些对于蓄电池系统的安装等要求,都带来了较大的难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用于动力蓄电池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和包含其的汽车,用于实现蓄电池系统与车身的稳健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的部分或者全部,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动力蓄电池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和包含其的汽车。该用于动力蓄电池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可以实现动力蓄电池和车身的有效固定和连接,有效提高动力蓄电池的结构性能和整车碰撞性能,更加安全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动力蓄电池与车身的连接装置,包括: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动力蓄电池连接,
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设置在动力蓄电池与车身之间的主体和与所述主体固定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用于穿过动力蓄电池的上盖后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
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用于固定车身。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构造为杆状,其下端与动力蓄电池的下托盘梁连接,上端面与动力蓄电池的上盖抵接,并在上端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一螺纹孔用于与所述连接段螺纹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朝向动力蓄电池的下托盘梁的第一台阶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面与动力蓄电池的上盖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上端面与外壁面之间设置安装槽,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构造为槽底径向向内延伸的燕尾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焊接与动力蓄电池的下托盘梁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螺纹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件构造为T型螺母并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第三连接件构造为螺栓并穿过车身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
动力蓄电池,
车身,
上述的用于动力蓄电池与车身的连接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930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水控温的可加电压的晶体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建筑监控及防盗报警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