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环状零件加工的抛光夹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977994.0 | 申请日: | 202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98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欠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41/06 | 分类号: | B24B41/06;B24B29/02;B24B27/02 | 
| 代理公司: | 苏州汇诚汇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623 | 代理人: | 柯兴宇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环状 零件 加工 抛光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环状零件加工的抛光夹具,包括开设在工作台上的穿孔,所述穿孔内穿设有能上下移动的压件钩组件,所述压件钩组件包括能开合以压紧或松开零件的一对压件钩。所述压件钩包括穿设在穿孔内的杆体,所述杆体的顶端一体设置有钩部。当所述压件钩闭合时,所述钩部能自由穿过零件的内孔,当所述压件钩打开时,所述钩部能压靠在零件的上端面上。本实用新型的抛光夹具实现了对零件的有效夹持,避免其在加工中的移动,保证加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抛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环状零件加工的抛光夹具。
背景技术
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是利用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修饰加工。在五金件的抛光加工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辅助夹具对产品进行固定,以防止产品移动。对于环状零件,如螺母,在对其外表面抛光时,多是通过夹具将零件压紧在工作台面上,但现有的夹具夹持并不稳固,抛光时零件容易出现偏移,影响加工质量。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环状零件加工的抛光夹具,通过机械配合实现了对零件的有效夹持,避免其在加工中的移动,保证加工质量。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环状零件加工的抛光夹具,包括开设在工作台上的穿孔,所述穿孔内穿设有能上下移动的压件钩组件,所述压件钩组件包括能开合以压紧或松开零件的一对压件钩。所述压件钩包括穿设在穿孔内的杆体,所述杆体的顶端一体设置有钩部。当所述压件钩闭合时,所述钩部能自由穿过零件的内孔,当所述压件钩打开时,所述钩部能压靠在零件的上端面上。
初始状态时,闭合压件钩,使零件的内孔穿过钩部并放置到工作台上;打开压件钩,使得一对钩部张开,此时,杆体的侧壁能贴合到零件的内孔上;然后带动压件钩下移,杆体侧壁沿着零件内孔下移,钩部下移并压靠到零件的上端面上,实现对零件的夹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压件钩打开时,通过一对杆体对零件的内孔进行限位,通过钩部对零件的上端面进行限位,进而实现了对零件的稳定夹持,避免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移动,保证加工质量。
进一步来说,一个所述杆体上垂直设置有滑条,另一个所述杆体上设有供所述滑条移动的滑槽,所述滑条上还套设有位于两个杆体之间的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一对杆体固接。通过滑条与滑槽的设置实现了一对杆体之间的靠近或远离;通过弹簧的设置一是在滑条刚开始向滑槽移动时,任一杆体能在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移动至贴合到穿孔的侧壁上,进而实现对该杆体的限位,二是在压件钩打开时,即两个杆体相互远离时,通过弹簧的回弹力即可带动滑条向远离滑槽的方向移动。
进一步来说,当所述弹簧呈压缩状态时,所述压件钩呈闭合状态。当所述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压件钩呈打开状态,且所述滑条的一端伸入到所述滑槽内。将滑条的一端伸入到滑槽内使得滑条始终能部分位于滑槽内,进而对带滑条的杆体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便于后续两个杆体的同步上下移动。
进一步来说,一个所述压件钩的杆体向下延伸并形成手持端。
进一步来说,所述穿孔内还设有用于抑制所述压件钩上下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沿水平方向对称开设在所述穿孔内的一对嵌槽,每个所述嵌槽内均设有能嵌入到所述压件钩上的定位珠。
进一步来说,一个所述压件钩的杆体两侧均设有沿竖直方向布设的上弧形槽、下弧形槽,所述定位珠能嵌入到上弧形槽或下弧形槽内。通过定位珠与上弧形槽或下弧形槽的配合实现了对杆体上下移动的限位。
当定位珠位于下弧形槽内时,推动任一杆体,使得钩部闭合以供零件穿入,然后松开杆体,使得钩部打开;下拉手持端,因滑条在滑槽内的限位,两个杆体能同步下移,直至定位珠嵌入到上弧形槽内,此时,钩部能压靠在零件上,实现对零件的夹持。
进一步来说,所述钩部上还设有便于零件穿入的倾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隼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779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建筑电气设计用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三元锂电池生产用原料烘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