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65244.1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0394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崭华;张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B01D3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麻雪梅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连续流 颗粒 污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包括:主体,设置有入口以及出口,沿水体的输送方向,主体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好氧区、沉降区以及清水缓冲区;入口与好氧区相连通,清水缓冲区与出口相连通;污泥滤层区,位于好氧区与沉降区之间,污泥滤层区由悬浮态的污泥颗粒形成,适于对流经的水体内的杂质进行吸附;置于主体的侧壁上的人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克服了现有设备处理负荷大,出水量小,出水水质差,且水中污染物去除不彻底,存在悬浮物的溢出的不足,从而提供了一种处理负荷小,出水量大,出水水质好,所含杂质少的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成分也愈加复杂,使采用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废水难以达到越来越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
现有的好氧式污水处理设备主要包括沿水体的输送方向,设置在主体的内部的好氧区、沉降区以及清水缓冲区;水体经主体的入口进入,依次经过好氧区、沉降区以及清水缓冲区后,从主体的出口流出,以实现净化水体的功能。但是,这种污水处理设备,好氧区与沉降区直接连通,好氧区的水体直接进入沉降区进行沉降,使得沉降区的处理负荷较大,出水量小,出水水质差,水中污染物去除不彻底,存在悬浮物的溢出。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相关的污水处理设备,好氧区与沉降区直接连通,好氧区的水体直接进入沉降区进行沉降,使得沉降区的处理负荷较大,出水量小,出水水质差,水中污染物去除不彻底,存在悬浮物的溢出,从而提供一种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包括:主体,设置有入口以及出口,沿水体的输送方向,所述主体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好氧区、沉降区以及清水缓冲区;所述入口与所述好氧区相连通,所述清水缓冲区与所述出口相连通;污泥滤层区,位于所述好氧区与所述沉降区之间,所述污泥滤层区由悬浮态的污泥颗粒形成,适于对流经的水体内的杂质进行吸附;置于所述主体的侧壁上的人孔。
进一步地,该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还包括:第一筒体,设置在所述主体内,所述第一筒体的外壁与所述主体的内壁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好氧区;所述清水缓冲区、所述沉降区以及所述污泥滤层区均位于所述第一筒体的内部空腔中;所述第一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回流口,适于连通所述污泥滤层区与所述好氧区。
进一步地,该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还包括:第二筒体,位于所述第一筒体内,所述第二筒体的内部空腔形成污泥收集区,所述污泥收集区与所述污泥滤层区相连通,适于收集水体中的剩余污泥;所述污泥收集区通过排泥管与主体的外部相连通;所述第二筒体的底部与所述第一筒体的底部之间留有预设间隔,以形成第一过水通道,所述污泥滤层区通过所述第一过水通道以及所述回流口与所述好氧区相连通。
进一步地,该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还包括:污泥托板,位于所述第一筒体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所述污泥托板与所述导流板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污泥滤层区;所述污泥托板与所述第二筒体之间的区域形成污泥回流通道,所述污泥回流通道与所述第一过水通道相连通;所述污泥托板的板面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孔,适于连通所述污泥滤层区与所述第一过水通道。
进一步地,该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还包括:导流板,位于所述污泥托板与所述第一筒体之间;所述导流板与所述第一筒体之间的区域形成导流区,所述导流板与所述污泥托板之间的区域形成所述污泥滤层区,所述导流区的一端与所述好氧区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污泥滤层区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筒体内设置有再回收装置,所述再回收装置适于连通所述污泥收集区与所述第一过水通道。
进一步地,沿水体的输送方向上,所述第一筒体的外侧壁与所述主体的内壁之间的间隔逐渐减小,以形成气提上升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绿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652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CT取电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工件表面精细抛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