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鞋垫用微孔材料缓冲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55709.5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557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胡浩平;陈志村;柯乾彬;马慧妮;柯玮;杨莹莹;朱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3D1/08 | 分类号: | A43D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解文霞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垫 微孔 材料 缓冲 测试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垫用微孔材料缓冲测试装置,包括固定框架、直线轴承、导杆、支撑板、压缩板、压缩柱、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的直线轴承设于固定框架的上面板上,所述的导杆设于直线轴承内,所述的支撑板固定于导杆的顶端,所述的压缩板固定于导杆的底端,所述的压缩柱设于固定框架的上面板的下方,压缩柱的底端与压缩板之间有间距;所述的上连接件设于支撑板上,用于与拉力机的上接口连接固定;所述的下连接件设于固定框架的下面板上,用于与拉力机的下接口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运用直线轴承移动导杆,尽可能的减少了摩擦力的影响,利用现有的拉力机设备提供测试动力和记录数据,成本低,也保证了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垫缓冲测试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运动鞋的保护功能和舒适性更加重视。在运动的过程中,脚部受到的冲击力往往数倍于自身身体的重量,根据运动速度的不同,每只脚与地面产生的平均冲击力约为人体重量的1.5倍-5倍;以一个人 70kg的体重计算,运动时脚部每次受到的冲击力约为1000-3500N,并随着体重的增加、运动程度的加剧,导致冲击力的增加。若长期快节奏的运动,且冲击不能及时有效缓解,容易对关节、膝盖和腿骨等产生伤害,并引起下背痛和关节紊乱。
良好的缓冲性能毋庸置疑可以减少冲击力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既满足运动需要,又保护身体,缓解以上伤病。因此,使用具有缓冲减震性能的鞋垫能有效吸收运动过程中的冲击能量,显著降低运动过程中脚部垂直冲击地面的冲击力,从而避免过度运动带来的损伤。合理使用缓冲减震材料,对于提高整鞋的缓冲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发泡EVA、PU等微孔材料目前在鞋垫中使用最多,具有优异的缓冲减震性能和轻便性能。
针对缓冲减震性能的测试,国内外有通过落锤冲击法冲击试样,例如SATRATM142,ASTM F1976,GB/T 30907,都是针对鞋底材料缓冲性能的测试。通过记录报告最大减速度,能量回弹率和压缩深度,G值等参数反映所测试材料的减震缓冲性能。但该方法测试装置的要求较高,且价格相对较昂贵,而对于鞋垫材料缓冲性能测试,市场上并无专用的测试仪器,给实验室进行高效准确的测试造成了一定困扰。
故需要开发一种针对鞋垫用微孔材料的缓冲测试装置,提高测试能力,提供更好的产品质量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专门适用于鞋垫用微孔材料缓冲测试的装置,成本低,又能满足测试要求。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鞋垫用微孔材料缓冲测试装置,包括固定框架、直线轴承、导杆、支撑板、压缩板、压缩柱、上连接件和下连接件,所述的直线轴承设于固定框架的上面板上,所述的导杆设于直线轴承内,所述的支撑板固定于导杆的顶端,所述的压缩板固定于导杆的底端,所述的压缩柱设于固定框架的上面板的下方,压缩柱的底端与压缩板之间有间距;所述的上连接件设于支撑板上,用于与拉力机的上接口连接固定;所述的下连接件设于固定框架的下面板上,用于与拉力机的下接口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的固定框架包括上面板、下面板和支柱,所述的上面板和下面板通过支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直线轴承和导杆成对配套设置。
进一步,所述的压缩柱的底端与压缩板的间距在1-33mm。
进一步,所述的压缩柱固定于上面板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所述的上连接件包括连接丝杆、调节螺母和插销,所述的连接丝杆与支撑板连接,所述的调节螺母套设于连接丝杆上,所述的插销横向插入连接丝杆的销孔内。
进一步,所述的下连接件结构同上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祥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557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