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组探轮交叉扫查的高速轨道探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868163.X | 申请日: | 2021-1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868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彭召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科启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9/07 | 分类号: | G01N29/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嘉湃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8 | 代理人: | 程凌军 |
| 地址: | 102400 北京市大兴区北京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组探轮 交叉 高速 轨道 探伤 装置 | ||
提供了一种多组探轮交叉扫查的高速轨道探伤装置,包括N个可独立探伤的探轮,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各个探轮具有相同的结构且每个探轮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轨道探伤的探头;以及固定装置,将N个可独立探伤的探轮沿着轨道方向以预定的间隔D彼此间隔固定;其中,所述探轮的直径为d,所述预定的间隔D大于d且等于(N*K+1)*P毫米,K为自然数,且P为设定的两组探轮之间的扫查间距。可在保证较小的扫查间距的条件下提高了探伤车的检测速度,提高了探伤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轨探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组探轮交叉扫查的高速轨道探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型超声波钢轨探伤车在保证较小的扫查间距的前提下,难以提高检测速度,且检测速度与检测的准确性难以同时兼顾,这制约了探伤效率,增加了探伤成本。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多组探轮交叉扫查的高速轨道探伤装置来解决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经过研究发现,为了提高检测速度,按常规布置,每个检测通道按6mm发射一次,则按120km/h的扫查速度下每个通道的声波传播时间为6mm÷120km/h=180μs,对应的PRF为5.56kHz。而对于例如37°探头的超声波而言,其在轨内传播时间就高达150μs,探轮内的传播时间加轨内传播时间大于180μs,从而导致在第一个脉冲检测范围(时序)内就开始第二个脉冲扫描,两个检测脉冲之间产生干扰,导致产生幻象波,检测准确度大幅下降。
为此,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组探轮交叉扫查的高速轨道探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N个可独立探伤的探轮,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各个探轮具有相同的结构且每个探轮内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轨道探伤的探头;以及
固定装置,将N个可独立探伤的探轮沿着轨道方向以预定的间隔D彼此间隔固定;
其中,所述探轮的直径为d,所述预定的间隔D大于d且等于(N*K+1)*P毫米,K为自然数,且P为设定的两组探轮之间的扫查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所述高速轨道探伤装置的时速V大于等于120km/h。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所述的多组探轮交叉扫查的高速轨道探伤装置还包括用于同时触发各个探轮工作的触发装置,所述触发装置与所述N个可独立探伤的探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每个探轮内设置有0°探头、70°探头和37°探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所述探轮中容纳有耦合液体,所述探头设置于所述耦合液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N*P/V大于所述探头发射超声波至接收到超声回波的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所述扫查距离P小于等于6mm。
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以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可在保证较小的扫查间距的条件下提高了探伤车的检测速度;
提高了探伤准确度,防止了幻象波的产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多组探轮交叉扫查的高速轨道探伤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钢轨位置与两组探头的检测数据对应关系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两组探头的有效数据顺序交叉排列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科启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科启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681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子元件的清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采暖热水炉中央控制器及并联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