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地下网管的全地形探地雷达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18809.3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85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占海;王睿东;尚志强;胡永哲;徐东坡;张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大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G01S13/88;G01S7/02;B62D5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继超 |
地址: | 024000 内蒙***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地下 网管 地形 雷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地下网管的全地形探地雷达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探地雷达、车轮履带;所述车架上安装有多个对称的负重轮与从动轮,所述车轮履带通过所述负重轮或所述从动轮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探地雷达与所述车架的侧壁卡扣连接,所述探地雷达的测距轮与所述从动轮或所述负重轮同轴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履带适应全地形工作,将车轮与探地雷达的测距轮同轴固定连接,履带带动车轮同时带动测距轮,获取实时准确的电磁波信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雷达探测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地下网管的全地形探地雷达车。
背景技术
目前,探地雷达探测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浅层地层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具有经济、快速、连续、准确、无损、非接触等优点,是地下管线探测的首选工具。探地雷达探测法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广谱(1~3GHz)电磁技术,基于电磁波基本理论开发。基本组成部分为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和主机,通过一个天线发射高频宽频带电磁波,另一个天线接收地下介质界面的反射波,发射天线发出的电磁波传播到了地下,在各类管线与土质界面处产生反射波,其路径、电磁场强度与波形等将随所通过介质界面的电性质差异等反应到几何形态上,经过主机对电磁信号的转换处理后传送到计算机并成像。根据接收到电磁波的振幅、波形及波速等,进行相应的时深转换,以此推算判别地管线的结构、走向和埋深。
但是,国内外针对地下管线探测使用的物探方法较多,针对性不同,效果也参差不齐,针对不同城市的特点及其特定地质条件、管线不同埋设条件、不同材质进行探查方法技术还未成熟,单一物探方法具有局限性,其探测精度、抗干扰能力及数字技术还有待提高。探地雷达检测技术作为最具潜力的的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受到各技术研究人员的青睐。现有的探地雷达检测技术通常为框架一体结构,对于探测地面条件需要较为平坦,在地形情况复杂地方进行勘测时容易颠簸,颠簸的探地雷达的信号接收器,结构易被破坏,降低了探地雷达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基于探地雷达的无障碍地下管网检测设备,可适应复杂的地型条件,减少测距误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地下网管的全地形探地雷达车,通过设置履带适应全地形工作,将车轮与探地雷达的测距轮同轴固定连接,履带带动车轮同时带动测距轮,获取实时准确的电磁波信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地下网管的全地形探地雷达车,包括:车架、探地雷达、车轮履带;所述车架上安装有多个对称的负重轮与从动轮,所述车轮履带通过所述负重轮或所述从动轮与所述车架连接,所述探地雷达与所述车架的侧壁卡扣连接,所述探地雷达的测距轮与所述从动轮或所述负重轮同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置有探地雷达主机,所述探地雷达与所述探地雷达主机电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探地雷达悬空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全地形探地雷达车,通过设置履带适应全地形工作,将车轮与探地雷达的测距轮同轴固定连接,履带带动车轮同时带动测距轮,获取实时准确的电磁波信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车机,2为探地雷达,3为车轮履带,4为负重轮,5为从动轮,6为操作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大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内蒙古大板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188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