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08710.5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05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林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郑云弟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工程 生态 护坡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态护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结构,包括:堆叠在坡道迎水面一侧底端的固土堆叠层,固土堆叠层包括多个依次堆叠的单元固土包,单元固土包之间之间插入有连接防滑杆;覆盖固土层,所述覆盖固土层铺设在坡道迎水面一侧,且覆盖固土层的底端支撑在固土堆叠层的上端;加固压实层,所述加固压实层为混凝土浇筑层。通过固土堆叠层由多个依次堆叠的单元固土包堆叠而成,层层积压,稳定性较好,且不易出现整体倒塌的情况,降低损失,通过连接防滑杆的设置,使得单元固土包之间的紧密性进一步加强;通过加固压实层的设置,对覆盖固土层的上部积压,使得覆盖固土层的整体之间紧密性较好,不会松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护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结构。
背景技术
生态护坡,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支护,形成由植物或工程和植物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护坡技术。开挖边坡形成以后,通过种植植物,利用植物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根系锚固作用)对边坡表层进行防护、加固,使之既能满足对边坡表层稳定的要求,又能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的护坡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护坡、固坡手段。
现有的护坡使用时,底部不够扎实,随着下侧流水的冲刷,底部容易坍塌,并同时影响上部的稳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护坡使用时,底部不够扎实,随着下侧流水的冲刷,底部容易坍塌,并同时影响上部的稳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利工程用生态护坡结构,包括:
堆叠在坡道迎水面一侧底端的固土堆叠层,固土堆叠层包括多个依次堆叠的单元固土包,单元固土包之间之间插入有连接防滑杆;
覆盖固土层,所述覆盖固土层铺设在坡道迎水面一侧,且覆盖固土层的底端支撑在固土堆叠层的上端;
加固压实层,所述加固压实层为混凝土浇筑层,且加固压实层设置在覆盖固土层的上端,所述坡道迎水面一侧的上端设置有植被层,所述植被层位于加固压实层的上部。
进一步地,所述单元固土包为外部包覆包装袋的土壤堆叠层、石子堆叠层或者固化混凝土堆叠层,所述包装袋为表面透水包装袋。
进一步地,所述覆盖固土层包括多个依次组合的单元砖块,且单元砖块之间卡合拼装连接,所述单元砖块的中部设置通槽。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防滑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倾斜插入在固土堆叠层上,且杆体的底端设置有尖刺部。
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内凹部,所述内凹部两侧对称且均为内凹状,所述内凹部的两侧均通过销轴转动安装有止回翼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固土堆叠层由多个依次堆叠的单元固土包堆叠而成,层层积压,稳定性较好,且不易出现整体倒塌的情况,降低损失,通过连接防滑杆的设置,使得单元固土包之间的紧密性进一步加强;
2)通过加固压实层的设置,对覆盖固土层的上部积压,使得覆盖固土层的整体之间紧密性较好,不会松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内部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防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坡道、2固土堆叠层、3覆盖固土层、4加固压实层、5植被层、6连接防滑杆、61杆体、62尖刺部、63内凹部、64止回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林,未经张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087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