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玻璃研磨废水的近零排放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24117.2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05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刚;张冲;王彬;刘东献;候建伟;江龙跃;何义斌;乔世飞;曹志强;刘新亚;沈传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2F103/12;C02F1/56;C02F1/44;C02F1/16 |
代理公司: | 南京新慧恒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24 | 代理人: | 房鑫磊 |
地址: | 224051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玻璃 研磨 废水 排放 处理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璃研磨废水的近零排放处理系统,包括废水调节池、废水提升泵、pH调整池、MCR膜化学反应池、自吸泵、排泥泵、清水池、增压泵、RO反渗透膜过滤器、余热蒸发结晶器、污泥浓缩池、污泥提升泵和板框压滤机,通过废水调节池对废水进行缓存调节后再在pH调整池对废水进行pH调节,然后采用“MCR‑RO”双膜法进行废水的全回收,同时利用工厂余热进行浓水蒸发结晶,产生的纯水可回收,盐固体外运处置;污泥泵入板框压滤机脱水设备中,进行高压挤压,最终脱水成型,形成固态的块状物料,打包装袋后再进行回用处置,压滤脱出的废水输送至废水调节池内进行循环处理,满足了近零排放的要求和标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研磨废水的近零排放处理系统,属于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玻璃研磨液由氧化铈和超纯水混合配制而成,在对玻璃基板进行研磨后清洗排放,现有废水处理工艺,在处理过程中需投加药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丙烯酰胺(PAM),特别是聚丙烯酰胺(PAM)投加到水体中后,如果通过RO反渗透系统进行回用的话,则由于其属于高分子量的有机物,很容易堵塞RO膜,而无法再回用到生产线前端或反渗透系统二次处理后回用,这造成了大量水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玻璃研磨废水的近零排放处理系统,采用“MCR-RO”双膜法进行废水的全回收,同时利用工厂余热进行浓水蒸发结晶,产生的纯水可回收,盐固体外运处置;污泥泵入板框压滤机脱水设备中,进行高压挤压,最终脱水成型,形成固态的块状物料,打包装袋后再进行回用处置,压滤脱出的废水输送至废水调节池内进行循环处理,满足了近零排放的要求和标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玻璃研磨废水的近零排放处理系统,包括废水调节池、废水提升泵、pH调整池、MCR膜化学反应池、自吸泵、排泥泵、清水池、增压泵、RO反渗透膜过滤器、余热蒸发结晶器、污泥浓缩池、污泥提升泵和板框压滤机,废水输送至废水调节池,废水提升泵设置在废水调节池内用于将废水调节池内经过缓存调节后的废水泵入pH调整池,pH调整池与MCR膜化学反应池连通,通过向pH调整池加入pH调节剂对废水进行pH调节后废水再流入MCR膜化学反应池,在MCR膜化学反应池内设置有MCR膜过滤组件,自吸泵与MCR膜过滤组件顶部集水管连通用于将经过MCR膜过滤组件过滤后的水泵入清水池内,增压泵用于将清水池内水泵入RO反渗透膜过滤器,RO反渗透膜过滤器的清水出口与纯水回用管道连通,RO反渗透膜过滤器的污水出口与余热蒸发结晶器连通,经RO反渗透膜过滤器纯化后的清水直接送至纯水回用管道,经RO反渗透膜过滤器处理后的浓水进入余热蒸发结晶器,余热蒸发结晶器用于对进入的浓水进行加热,蒸汽从余热蒸发结晶器排出后被冷凝收集作为纯水使用,结晶物从余热蒸发结晶器底部出口排出后外送;排泥泵用于将MCR膜化学反应池底部污泥泵入污泥浓缩池内,污泥提升泵用于将污泥浓缩池内污泥泵入板框压滤机,板框压滤机将污泥压制成泥饼后回收并压滤脱出的废水输送至废水调节池内。
优选的是,废水调节池、清水池以及污泥浓缩池上均设置有液位计。
进一步的优选,废水提升泵、排泥泵和污泥提升泵均设置有两台。
进一步的优选,pH调整池内还设置有pH计和搅拌装置。
进一步的优选,排放处理系统还包括罗茨风机,罗茨风机延伸至MCR膜化学反应池底部用于向MCR膜化学反应池内曝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无需投加药剂聚丙烯酰胺(PAM)即可进行颗粒物的回收和水的处理,出水悬浮固体更低,还能够回用到纯水系统进行反渗透RO处理后回用到生产线上再次使用,比混凝沉淀工艺的废水只能排掉而无法回用更具环保属性;
(2)由于采用膜设备作为分离单元,则出水水质更高,同时自动化程度较高,不用担心因沉淀效果不好而导致出水超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材环保研究院(江苏)有限公司;蚌埠中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241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