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柱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2601829.5 | 申请日: | 202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54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嘉圣;周龙;张喜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07 | 分类号: | H01M50/107;H01M50/179;H01M50/533;H01M50/536;H01M50/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娜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厦门火炬高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圆柱电池,所述圆柱电池包括:电芯,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极耳,极耳位于电芯本体沿轴向的端部并与电芯本体电连接,极耳包括沿电芯本体的周向布置的多个子极耳,子极耳的至少部分沿电芯本体的轴向端面向邻近电芯本体中心轴线的方向翻折以形成为翻折部,所有子极耳的翻折部的至少部分沿电芯本体的轴向层叠设置;导电连接组件,导电连接组件设于电芯本体沿轴向的端部,导电连接组件与所有翻折部均电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柱电池,通过将周向布置的多个子极耳的翻折部的至少部分层叠设置,使得每个子极耳在向内翻折时均避免了褶皱的产生,从而避免了因褶皱导致的极耳和导电连接组件接触性不良、内阻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圆柱电池。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指出,圆柱电池通常通过极耳与极柱或盖板的连接实现电流导通和充放电的完成。由于圆柱电池采用的是全极耳的方式与集流盘进行焊接,该方法存在过流面积较小、极耳易褶皱以及由此带来的内阻较大、稳定性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圆柱电池,所述圆柱电池具有较高的连接稳定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圆柱电池,包括:电芯,所述电芯包括电芯本体和极耳,所述极耳位于所述电芯本体沿轴向的端部并与所述电芯本体电连接,所述极耳包括沿所述电芯本体的周向布置的多个子极耳,所述子极耳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电芯本体的轴向端面向邻近所述电芯本体中心轴线的方向翻折以形成为翻折部,所有所述子极耳的翻折部的至少部分沿所述电芯本体的轴向层叠设置;导电连接组件,所述导电连接组件设于所述电芯本体沿轴向的端部,所述导电连接组件与所有所述翻折部均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圆柱电池,与相关技术中采用全极耳与导电连接组件焊接的圆柱电池相比,通过将电芯的极耳分成沿电芯本体的周向布置的多个子极耳,并且所有子极耳的翻折部的至少部分沿电芯本体的轴向层叠设置,将使得每个子极耳在向内翻折时均避免了褶皱的产生,从而避免了因褶皱导致的极耳和导电连接组件接触性不良、内阻较大的问题,并且,由于导电连接组件仅需要和所有子极耳的层叠区域电连接即可,如此,可以在确保导电连接组件和极耳的连接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导电连接组件耗费材料,降低电池整体重量,降低成产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电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芯本体的轴向端面和多个所述翻折部之间;第二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设于多个所述翻折部的背离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翻折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与多个所述翻折部的层叠区域沿所述电芯本体的轴向相对设置并与所述翻折部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子极耳还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翻折部与所述电芯本体,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的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翻折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包括集流部和引出部,所述集流部夹设于所述翻折部和所述连接部之间,所述引出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芯本体的外周侧且与所述集流部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中的其中一个形成有凸起,所述凸起适于穿过叠置的所有所述翻折部并与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的中的另一个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子极耳包括多个叠置的极耳部,每个所述极耳部均包括:非导电膜和设在所述非导电膜的厚度方向上相对两侧的导电膜,所述凸起与所述子极耳的每个所述极耳部的所述导电膜均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凸起形成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在沿所述电芯本体的轴向且从所述第二导电连接件朝向所述第一导电连接件的方向上,所述凸起的至少部分的平行于所述电芯本体端面的截面积逐渐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018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隐藏式增高的尼龙复合材质运动鞋
- 下一篇:一种注塑机用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