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监控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600080.2 | 申请日: | 2021-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8542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 发明(设计)人: | 闫思玲;廖慧;郭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广东创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382 | 分类号: | G01R31/382;G01R31/389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 |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监控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监控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收单元以及多个巡检单元,所述巡检单元包括电压检测部、温度检测部、第一控制部和第一通讯部,所述电压检测部用于检测电池电压,所述温度检测部用于检测电池的工作温度,所述第一控制部用于收集和处理信息并用于检测电池内阻;所述电压检测部、温度检测部以及第一通讯部分别与第一控制部电性连接;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多个巡检单元所反馈的信息,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第二通讯部,第二通讯部与第一通讯部通讯连接;本申请公开的电池监控系统,巡检单元可对蓄电池的工作电压、工作温度和内阻进行实时监控,提高蓄电池工作时的安全度;接收单元可同时接收多个巡检单元反馈的信息,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作为应急供电电源的UPS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部门,为关键负载提供了电源保障,因此,UPS的工作稳定性、安全性非常重要;而在UPS供电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当、维护不到位、蓄电池老化、容量配置不合适等问题,容易造成UPS供电系统线路短路、蓄电池击穿等故障,甚至导致火灾的发生,造成安全事故和重大损失。
UPS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取决于UPS供电系统的健康状态,而UPS供电系统的健康状态取决于蓄电池的健康状态,因此,在UPS供电系统的工作过程中,有必要对蓄电池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控蓄电池的工作状态,提高了蓄电池工作时的安全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池监控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接收单元以及多个巡检单元,所述巡检单元包括电压检测部、温度检测部、第一控制部和第一通讯部,所述电压检测部用于检测电池电压,所述温度检测部用于检测电池的工作温度,所述第一控制部用于收集和处理信息并用于检测电池内阻;所述电压检测部、温度检测部以及第一通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部电性连接;所述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多个巡检单元所反馈的信息,所述接收单元包括第二通讯部,所述第二通讯部与所述第一通讯部通讯连接。
所述的电池监控系统中,所述接收单元还包括第二控制部和第三通讯部,所述第二控制部分别与所述第二通讯部以及所述第三通讯部电性连接,所述第三通讯部用于反馈信息至外部监控系统。
所述的电池监控系统中,还包括调试单元,所述调试单元用于实现巡检单元和接收单元的工作调试。
所述的电池监控系统中,所述调试单元包括第三控制部和第四通讯部,所述第四通讯部与所述第三控制部电性连接,所述第四通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通讯部以及所述第二通讯部通讯连接。
所述的电池监控系统中,所述调试单元包括第三盒体,所述第三盒体内设置有第三电路板,所述第三控制部以及所述第四通讯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三电路板上,所述第三盒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所述第三控制部电性连接的数码显示屏、接口部、多个第三指示灯和多个控制按键。
所述的电池监控系统中,所述接口部包括第一通讯接口和USB接口。
所述的电池监控系统中,所述第三盒体上还设置有卡块。
所述的电池监控系统中,所述巡检单元包括第一盒体,所述第一盒体内设置有第一电路板,所述电压检测部、温度检测部、第一控制部和第一通讯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盒体上设置有电池接口以及至少两个第一指示灯,所述第一指示灯用于指示巡检单元的工作状态和通讯状态,所述第一指示灯以及所述电池接口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部电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广东创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广东创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6000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