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磨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70446.6 | 申请日: | 2021-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666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党;游静;张涵;陈杰;潘巩;江子凤;杨伟;张磊;王强业;霍长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4 | 分类号: | E21B17/04;E21B17/042;E21B17/10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陈晓辉 |
地址: | 10072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磨接头,包括接头主体,接头主体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接头主体上设有上安装端和下安装端;所述接头主体的外周面上一体开设有多个凹陷安装位,多个凹陷安装位沿接头主体周向分布,所述凹陷安装位中滚动装配有滚动体,所述接头主体上对应各凹陷安装位分别设有压帽,该压帽将滚动体挡止在所述凹陷安装位中,所述压帽具有避让结构,供所述滚动体突出布置,以用于与相应套管内壁滚动接触。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磨接头上利用减磨套及减磨球座将减磨球安装在芯轴外周面上,导致局部损坏时需要全部拆卸才能维修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磨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的开发进入中后期,井下的状况日益复杂,油层顶界套管会发生严重损坏,此时在损坏部位的上方进行套管开窗侧钻是恢复产能的重要手段。但在开窗侧钻、钻裸眼过程中,由于原井存在固有井斜、新井眼新井斜的产生以及钻压的不平衡,会使得钻具弯曲紧贴套管内壁,在钻具转动时,钻具与套管内壁之间发生偏磨损,容易导致原井固有套管发生损坏,给后期投产带来严重影响。
授权公告号为CN2784573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提供一种减磨接头,减磨接头包括芯轴和减磨套,减磨套周向均布有减磨球座,减磨球座中安放有减磨球,减磨套可绕芯轴周向自由旋转,减磨球能在减磨球座中自由转动,此外,芯轴上还设有钻井液流道和润滑液冷却腔。在使用时,将减磨接头连接在造斜磨损段钻柱上,在开窗侧钻、钻裸眼过程中,钻具发生弯曲时,防磨接头上的减磨球紧贴套管内壁,钻具转动时,减磨球与套管内壁滚动摩擦接触,减轻了对套管内壁的磨损,同时也降低了钻具转动的摩擦阻力。
上述实用新型专利中,减磨球直接与芯轴的外周面滚动配合,其占用的空间取决于芯轴的外径和减磨球的直径,减磨接头占用径向空间相对较大,而且,减磨套、减磨球座及减磨球安装也较为麻烦,当局部的减磨球座出现损坏时,往往需要全部拆卸下来更换,维修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磨接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防磨接头上利用减磨套及减磨球座将减磨球安装在芯轴外周面上,导致局部损坏时需要全部拆卸才能维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磨接头的技术方案是:
防磨接头,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接头主体,所述接头主体上设有上安装端和下安装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主体的外周面上一体开设有多个凹陷安装位,多个凹陷安装位沿接头主体周向分布,所述凹陷安装位中滚动装配有滚动体,所述接头主体上对应各凹陷安装位分别设有压帽,该压帽将滚动体挡止在所述凹陷安装位中,所述压帽具有避让结构,供所述滚动体突出布置,以用于与相应套管内壁滚动接触。
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磨接头包括接头主体,接头主体的上安装端和下安装端用于和钻柱连接。接头主体的外周面上一体开设有多个凹陷安装位,凹陷安装位中滚动装配有滚动体,各凹陷安装位分别设有压帽,压帽可将滚动体挡止在所述凹陷安装位中,压帽上具有避让结构,可使滚动体突出布置,以与套管内壁滚动接触。由于凹陷安装位一体设计在接头主体上,在安装滚动体时只需将滚动体放置在凹陷安装位中,并在对应凹陷安装位处安装压帽即可完成安装。需维修拆卸时,只需将对应压帽拆除,将滚动体取出进行更换即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防磨接头上利用减磨套及减磨球座将减磨球安装在芯轴外周面上,导致局部损坏时需要全部拆卸才能维修的技术问题。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滚动体一一对应安装在各所述凹陷安装位中。
有益效果是:凹陷安装位与滚动体一一对应,这样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免凹陷安装位开设过大,影响接头主体的结构强度。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滚动体为滚球,所述凹陷安装位为滚球安装孔,所述滚球安装孔为盲孔。
有益效果是:这样设计是由于滚球可在任意方向进行转动,可最大化的保护套管。另外的话,由于滚球占用的安装空间较小,对接头主体的结构强度的影响也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石化华北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704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