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嵌固型支护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57911.2 | 申请日: | 2021-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749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伟;张志勇;宋玉娟;游乐;唐金榜;张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22 | 分类号: | E02D5/22;E02D5/74;E02D17/04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谢浪 |
地址: | 410015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嵌固型 支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嵌固型支护桩结构,包括多根支护桩,设于基坑侧壁,用来承担侧向岩土压力;冠梁,连接在多根所述支护桩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每根所述支护桩的顶部以下设有传递预应力锚索的腰梁;所述预应力锚索倾斜向下锚固在稳定的岩层中,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护桩之间设有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该非嵌固型支护桩结构解决了现有支护桩未嵌固至基坑底下一定安全深度,而导致的基坑容易变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嵌固型支护桩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基坑施工之前一般先设计基坑支护结构,待支护桩施工完成后对在围护区域进行挖掘。对于上述基坑而言,基坑围护结构(支护桩)不会轻易的变形,能够安全、可靠的保护基坑,顺利完成地下室结构的施工。但对于在城区内的基坑,因场地狭小以及开挖受地质条件与地下管线的影响、噪音控制严格要求、支护桩嵌固施工困难、施工质量问题或设计加深基坑等,导致区域或单根支护桩未嵌固至基坑底下一定安全深度,进而造成基坑容易变形。
综上,有必要对现有的支护桩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嵌固型支护桩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基坑支护桩未嵌固后导致基坑容易变形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非嵌固型支护桩结构,包括:
多根支护桩,设于基坑内土体的侧壁;
冠梁,连接在多根所述支护桩顶部的钢筋混凝土连续梁上;
每根所述支护桩的顶部以下设有传递预应力锚索的腰梁;所述预应力锚索倾斜向下锚固在稳定的岩层中,相邻的两根所述支护桩之间设有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
具体的,所述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包括喷射混凝土层以及设置于所述喷射混凝土层中的钢筋网,所述钢筋网上连接有嵌入所述支护桩中的锚固钢筋。
具体的,所述钢筋网上还固定设有若干纵横交错布置的加强筋,所述锚固钢筋与所述加强筋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支护桩包括混凝土桩身以及预埋在所述混凝土桩身内的钢筋笼,所述钢筋笼的竖向钢筋伸入所述冠梁中。
具体的,所述预应力锚索沿着所述支护桩的高度方向设置多根。
具体的,所述预应力锚索通过锚具锚固在所述支护桩的腰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外端张拉于支护桩顶部以下的腰梁上,末端锚固在稳定的岩层中的预应力锚索,使支护桩身中下部处于压紧状态,有效地控制支护桩身位移,且基坑顶部设置了冠梁,从而使得支护结构不易变形,有效控制基坑变形。
2、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封闭支护桩之间的土体,把外力传给支护桩、预应力锚索等,使基坑支护结构受力均匀分担,进一步限制基坑变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非嵌固型支护桩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与支护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支护桩与冠梁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579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