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六氟磷酸锂合成的自吸式高效合成釜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47559.4 | 申请日: | 202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99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庭;戴浩翔;杨瑞甫;赖育河;谢光明;蓝茂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龙德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4/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原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101 | 代理人: | 吴廷正 |
地址: | 364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磷酸 合成 高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六氟磷酸锂合成的自吸式高效合成釜,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内部插设有复合搅拌装置,所述复合搅拌装置上方设有电机,所述复合搅拌装置包括输气管以及搅拌杆,所述输气管固定悬置于反应釜内部,所述输气管内部竖直贯穿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方与电机相连接,所述搅拌杆中部设有分散叶轮;所述输气管上方设有,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六氟磷酸锂合成的自吸式高效合成釜,结构上设有复合搅拌装置,在搅拌杆中部采用分散叶轮破碎和分散五氟化磷气泡,从而提高反应效率;通过采用搅拌轴与输气管的相结合,克服进气管被生成的六氟磷酸锂结晶堵塞,并通过增加气液接触面,进而提高反应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六氟磷酸锂合成的自吸式高效合成釜,属于六氟磷酸锂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五氟化磷气体通入方式大多是采用深入釜内的多个通气管,将五氟化磷气体直接通入溶液,或将气管内置于搅拌设备,在搅拌的同时进行通气,但它们都有着一定缺陷,前者设备结构冗余且管道容易结晶堵塞,需要定时清理或设置处理装置;而后者通气速率存在波动,且气体分散度和通气的效率皆有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六氟磷酸锂合成的自吸式高效合成釜,以解决的现有技术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六氟磷酸锂合成的自吸式高效合成釜,包括:反应釜,所述反应釜内部插设有复合搅拌装置,所述复合搅拌装置上方设有电机。
所述复合搅拌装置包括输气管以及搅拌杆,所述输气管固定悬置于反应釜内部,所述输气管内部竖直贯穿设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方与电机相连接,所述搅拌杆中部设有分散叶轮;所述输气管上方设有进气阀,所述输气管下方内部设有轴承架,所述轴承架内部的滚珠与搅拌杆外侧面相贴合,所述输气管与分散叶轮重合的侧壁设有间距一致且规则分布的若干个气孔,所述输气管上端与搅拌杆接触位置设有轴承盘。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叶轮中间的转筒内部中空,所述转筒下方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与搅拌杆垂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杆底部还设有四叶涡轮。
进一步地,所述分散叶轮还设有若干个与转筒相连接的叶片,所述叶片上下侧面设有环盘。
进一步地,所述转筒侧面设有若干个条形通孔。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叶片之间设有一个条形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是上下为等半径的球状曲面封头,中部以柱状连接的立式胶囊状釜体。
进一步地,所述反应釜外围设有若干个环形温控管。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阀为单向进气阀。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阀侧面设有侧管,用于输送外部的气体。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六氟磷酸锂合成的自吸式高效合成釜,结构上设有复合搅拌装置,在搅拌杆中部采用分散叶轮破碎和分散五氟化磷气泡,从而提高反应效率;
在搅拌杆底部采用四叶涡轮搅拌,容器液体能够形成漩涡,吸入液面的气体,减少五氟化磷气体逸散,提高五氟化磷气体利用率,减少废气产生,维持合成环境处于微负压状态,降低了泄漏的危险性,使得实际操作更加安全;
通过采用搅拌轴与输气管的相结合,克服进气管被生成的六氟磷酸锂结晶堵塞的问题,并通过增加气液接触面,进而提高反应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龙德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省龙德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475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模具抛光的调节工装
- 下一篇:一种汽车喷漆教学用车壳夹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