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脱硝控制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531037.5 | 申请日: | 2021-10-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98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叶阿曲;钟志华;罗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福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90 | 分类号: | B01D53/90;B01D53/5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黎雷 |
| 地址: | 350309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脱硝控制设备,涉及化工技术领域,解决目前喷氨量难以进行自动调节导致NOx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所述设备中,第一烟气管道的出口与反应器的入口连通,反应器的出口与第二烟气管道的入口连通;第一烟气管道的内部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喷氨装置、混合装置和第一导流装置;氮氧化物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取样器、混合气室和分析装置,所述至少两个取样器与所述混合气室连接,所述分析装置与所述混合气室连接;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取样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烟气管道内。本申请提供的脱硝控制设备用于处理氮氧化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脱硝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燃煤火力发电会产生大量氮氧化物(NOx),直接将其排放会造成大气污染。目前,燃煤电厂多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来处理NOx,在催化剂的作用下,NOx与氨(NH3)进行反应,生成无污染的水和氮气。
在对NOx进行处理的过程中,喷氨量与NOx相匹配至关重要,若喷氨量与NOx不匹配,可能会导致NOx处理效果不佳,如氨逃逸增加等。然而在燃煤电厂运行过程中,机组负荷、炉内燃烧工况变化均会导致NOx的浓度和分布发生变化,喷氨量难以随着NOx变化进行自动调节,因此难以与NOx匹配,从而导致NOx处理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脱硝控制设备,能够用于解决目前喷氨量难以进行自动调节导致NOx处理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脱硝控制设备,所述设备包括第一烟气管道、喷氨装置、混合装置、第一导流装置、反应器、第二烟气管道和氮氧化物检测装置;
所述第一烟气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反应器的入口连通,所述反应器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烟气管道的入口连通;
所述第一烟气管道的内部沿烟气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喷氨装置、所述混合装置和所述第一导流装置;
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取样器、混合气室和分析装置,所述至少两个取样器与所述混合气室连接,所述分析装置与所述混合气室连接;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取样器设置在所述第二烟气管道内。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取样器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二烟气管道的同一管道横截面。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还包括抽气装置、取样阀、第一取样管道、反吹阀和第一反吹管道;
所述第一取样管道的入口与所述混合气室连通,所述第一取样管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烟气管道连通,沿烟气流动方向在所述第一取样管道上依次设置所述取样阀和所述抽气装置;
所述第一反吹管道的入口外接压缩空气气源,所述第一反吹管道的出口与所述混合气室连通,所述反吹阀设置在所述第一反吹管道上。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氮氧化物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反吹管道,所述第二反吹管道的入口设置在第一反吹管道上,且所述第二反吹管道的入口位于所述反吹阀的上游,所述第二反吹管道的出口与所述抽气装置连通。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析装置包括第一检测器件、第二检测器件和分析组件;
所述第一检测器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件均设置在所述混合气室上,所述第一检测器件和所述第二检测器件均与所述分析组件连接。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设备还包括第二导流装置和第三导流装置;
所述第二导流装置和所述第三导流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烟气管道的内部,所述第二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喷氨装置的上游,所述第三导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导流装置的下游。
可选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装置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多个第一导流板,所述多个第一导流板将所述第一烟气管道分隔为多个烟气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福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福建能源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310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