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控制后浇混凝土厚度的预制叠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22223.2 | 申请日: | 2021-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26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唐德兵;邹阳;廖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G21/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马腾飞 |
地址: | 614012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混凝土 厚度 预制 叠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制后浇混凝土厚度的预制叠合板,包括叠合板和标高控制块;所述标高控制块与叠合板一体成型;所述标高控制块在叠合板上均匀设置为多个;所述叠合板包括第一粗糙面和第一光滑面;所述标高控制块设置在第一粗糙面上,所述第一光滑面设置在叠合板上远离第一粗糙面的端面上;通过本方案,在构造叠合板时就将标高控制块设置在其中,减少了外部的变量,使标高控制块的高度位置和方位更加精准,降低了后续人员的测量难度与施工难度;本方案中通过第一粗糙面和第二粗糙面可以使混凝土更好的叠合板端面结合,保证混凝土与叠合板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叠合板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控制后浇混凝土厚度的预制叠合板。
背景技术
叠合楼板是由预制叠合板和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楼板。叠合楼板整体性好,板的上下表面平整,便于饰面层装修,适用于对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高层建筑和大开间建筑。
在现有技术中,叠合板在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层叠合安装后,施工人员需要到工地现场对叠合后的结构进行测量,然后才能确定后浇楼板混凝土高度,工作繁琐复杂、施工效率低且易出现测量误差,导致楼板整体过厚或过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控制后浇混凝土厚度的预制叠合板。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可控制后浇混凝土厚度的预制叠合板,包括叠合板和标高控制块;所述标高控制块与叠合板一体成型。
基于上上述一种可控制后浇混凝土厚度的预制叠合板所述标高控制块在叠合板上均匀设置为多个;
基于上上述一种可控制后浇混凝土厚度的预制叠合板所述叠合板包括第一粗糙面和第一光滑面;所述标高控制块设置在第一粗糙面上,所述第一光滑面设置在叠合板上远离第一粗糙面的端面上。
基于上上述一种可控制后浇混凝土厚度的预制叠合板所述标高控制块上与混凝土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粗糙面。
基于上上述一种可控制后浇混凝土厚度的预制叠合板所述标高控制块与混凝土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标尺,所述标尺沿标高控制块的高度方式设置。
基于上上述一种可控制后浇混凝土厚度的预制叠合板,所述标尺沿标高控制块的各个面设置。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本方案,在构造叠合板时就将标高控制块设置在其中,减少了外部的变量,使标高控制块的高度位置和方位更加精准,降低了后续人员的测量难度与施工难度。
2、本方案中通过第一粗糙面和第二粗糙面可以使混凝土更好的叠合板端面结合,保证混凝土与叠合板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叠合板;2、标高控制块;11、第一粗糙面;12、第一光滑面;21、第二粗糙面;22、标尺。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222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