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性树脂合成釜的冷凝器U型液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504155.7 | 申请日: | 2021-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62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何柯;程刚锋;屈伟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长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意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8 | 代理人: | 张江森;张燕红 |
地址: | 201906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性 树脂 合成 冷凝器 型液封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性树脂合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树脂合成釜的冷凝器U型液封系统,包括与合成釜的顶端相连通的冷凝管,所述的冷凝管的一侧设有n型排气管,n型排气管与冷凝管之间设有的U型液封管,U型液封管上设有两个相连通的液封室,两个液封室对称固定在U型液封管的两端,n型排气管与冷凝管分别通过液封室与U型液封管相连通,n型排气管的外侧设有相连通的排气控制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方便,便于进行安装或拆卸,维护方便,提高了物料的利用率,防止对水性树脂的合成造成污染,稳定性强,便于观察的水性树脂合成釜的冷凝器U型液封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性树脂合成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性树脂合成釜的冷凝器U型液封系统。
背景技术
水性树脂是以水代替有机溶剂作为分散介质的新型树脂体系,因具有粘结性好,固化收缩率低,机械强度高以及良好的耐腐蚀、耐溶剂等性能,使得水性树脂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开发、水处理、造纸、纺织、涂料、食品、日用化工等领域中。为了满足大批量生产的要求,水性树脂的合成通过在合成釜进行加工,但是由于水性树脂合成反应的过程中物料反应处于放热状态且物料易挥发,容易导致合成釜内产生较大压力,为了保证水性树脂合成,往往需要常开合成釜上的放气阀,然而常开放气阀容易导致挥发物料的溢出,造成原料的浪费且溢出气体污染环境,增加生产加工的成本;而且常开放气阀容易使外界空气进入合成釜,即容易对水性树脂的合成造成污染,不利于水性树脂合成的进行。
因此,生产一种控制方便,便于进行安装或拆卸,维护方便,提高了物料的利用率,防止对水性树脂的合成造成污染,稳定性强,便于观察的水性树脂合成釜的冷凝器U型液封系统,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方便,便于进行安装或拆卸,维护方便,提高了物料的利用率,防止对水性树脂的合成造成污染,稳定性强,便于观察的水性树脂合成釜的冷凝器U型液封系统,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性树脂合成釜的冷凝器U型液封系统,包括与合成釜的顶端相连通的冷凝管,所述的冷凝管的一侧设有n型排气管,n型排气管与冷凝管之间设有的U型液封管,U型液封管上设有两个相连通的液封室,两个液封室对称固定在U型液封管的两端,n型排气管与冷凝管分别通过液封室与U型液封管相连通,n型排气管的外侧设有相连通的排气控制阀。
所述的U型液封管与液封室为一体结构,U型液封管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液封室的底端上,U型液封管的一侧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与其中一个液封室为一体结构,冷凝管通过连接管与U型液封管相连通,U型液封管的另一侧设有三通液封管,三通液封管与另一个液封室为一体结构,n型排气管通过三通液封管与U型液封管相连通。
所述的冷凝管的一端粘接在合成釜的顶部,连接管的一端固定在液封室的顶端上,冷凝管与连接管之间设有三通防护管,冷凝管与连接管之间通过三通防护管相连通,三通防护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法兰盘固定在冷凝管的另一端和连接管的另一端上,三通防护管的外侧设有的防护门板,三通防护管的另一端通过法兰盘固定在防护门板上。
所述的三通液封管的一端固定液封室的顶端上,三通液封管的上方设有相连通的进液阀,三通液封管的另两端分别通过法兰盘固定在进液阀的底端和n型排气管的一端上。
所述的n型排气管与排气控制阀之间设有三通排气管,n型排气管与排气控制阀通过三通排气管相连通,三通排气管的两端分别通过法兰盘固定在n型排气管的一端和排气控制阀的一端上,三通排气管的外侧设有的保护门板,三通排气管的另一端通过法兰盘固定在保护门板上。
所述的U型液封管的下方设有相连通的排液管,排液管与U型液封管为一体结构,排液管的顶端固定在U型液封管的底端上,排液管的下方设有排液阀,排液阀的顶端通过法兰盘固定在排液管的底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长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长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5041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