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墙体内部冷凝水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95224.2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51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郭玉琳;项玉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14 | 分类号: | G01N25/14;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联网 技术 墙体 内部 冷凝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墙体内部冷凝水检测系统,包括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湿度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互联网客户端。湿度传感器检测建筑物外维护结构的湿度,数据处理单元处理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结果通过物联网技术传递给互联网客户端,用户可在互联网客户端进行实时监控。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24小时全天候对建筑墙体内部冷凝水含量的检测,为建筑物的安全提供保障,有效的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冷凝水检测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墙体内部冷凝水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墙体内部冷凝水是影响墙体保温性能的重要因素,也是墙体受潮的重要指标。围护结构的内部冷凝,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受潮之后墙体内的水分相当于一个“冷桥”,加速室内外的温度传导,使得保温性能明显降低。长期影响下,墙面受潮严重,会进一步引发墙面发霉发黑,或者装饰材料发霉、弯曲变形的情况,甚至影响居住者的健康。
目前市面上对墙体冷凝水检测的系统较少,大多是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冷凝水产生途径而去避免冷凝水的产生。但是这种途径仅是在初期对冷凝水进行预防,在往后的时间无法实时检测墙体冷凝水含量。这些途径无法解决实时判定面向实际环境下墙体冷凝水含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墙体内部冷凝水检测系统,能够实时检测墙体冷凝水含量,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墙体冷凝水含量,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每个建筑物的冷凝水含量状态传递给互联网客户端,实现24小时全天候检测,可以有效的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墙体内部冷凝水检测系统,包括建筑物外围护结构、湿度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互联网客户端,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湿度,数据处理单元处理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并将处理后的结果传递给互联网客户端。
优选的,所述的数据处理单元包括信号输出FPGA、信号输出ZigBee、信号接收ZigBee、信号接收FPGA、以太网传输模块,所述的湿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输出FPGA相连,所述的输出FPGA通过导线与信号输出ZigBee相连,所述的信号输出ZigBee与信号接收ZigBee通过无线传输数据,所述的信号接收FPGA处理信号接收ZigBee的数据,并通过以太网传输模块传递给互联网客户端。
优选的,所述湿度传感器埋设于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八个交点处的墙体内部冷凝界面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全天候实时检测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冷凝水的含量,为安全住房提供保障。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数据无线传输,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监控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框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湿度传感器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中标号:
1、建筑物外围护结构,2、湿度传感器,3、信号输出FPGA,4、信号输出ZigBee,5、信号接收ZigBee,6、信号接收FPGA,7、以太网传输模块,8、互联网客户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墙体内部冷凝水检测系统,包括建筑物外围护结构1、湿度传感器2、数据处理单元、互联网客户端8,所述湿度传感器检测建筑物的湿度,数据处理单元处理湿度传感器的数据将处理后的结果传递给互联网客户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952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