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舌肌功能训练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92004.4 | 申请日: | 2021-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163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侯凤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侯凤春 |
主分类号: | A63B23/03 | 分类号: | A63B23/0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杨亚洁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功能 训练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舌肌功能训练器,所述舌肌功能训练器包括一体成型的舌挡、上腭托和翼,所述舌挡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翼;所述舌挡为弓型结构,并且所述舌挡上方的中部靠前设有上腭托;上腭托通过连接杆与舌挡连接。该训练器戴用方便,直接将其放入口中,上牙和下牙咬住翼,即可进行舌肌训练,训练器舌挡的前部可阻止舌体前伸,避免了前牙的异常受力,恢复了前牙区的肌力平衡,从而达到矫正牙齿前突和开合的目的;通过辅以舌肌功能训练,引导舌体回到正常位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舌肌功能训练器。
背景技术
1、舌肌功能异常较为常见,易导致牙齿前突、开合、反颌等情况出现。
2、关于舌肌功能异常。
(1)婴儿式吞咽
在婴儿时期,发育相对较早的舌体充满整个口腔,紧贴硬腭及上下唇。婴儿依靠舌、唇及下颌的协调来进行吞咽。婴儿吃奶时舌体位于上下颌牙槽嵴之间,并在吞咽时与唇肌保持接触,这是典型的婴儿式吞咽,也是婴儿期特有的生理现象。
(2)正常吞咽
幼儿时期及之后,随着正常饮食,吞咽方式会发生变化,吞咽时舌体后退并上抬,舌尖处于硬腭腭皱襞后方处,如附图1所示。
(3)舌肌功能异常
舌肌功能异常将造成婴儿式吞咽方式的继续保留,吞咽时舌体仍位于上下颌牙列之间,使上下颌牙齿不能正常咬合,或且上下唇不能正常闭合,导致牙弓内外侧失去了正常的动力平衡,因而形成牙齿前突、前牙开合或下颌前突等,如附图2所示。
目前尚无纠正不良舌习惯,进行舌肌功能训练的装置和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旨在设计一种舌肌功能训练器,同时辅以一种舌肌功能训练方法,以帮助纠正舌肌功能异常,从而矫正因舌肌功能异常导致的牙齿畸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所述舌肌功能训练器包括一体成型的舌挡、上腭托和翼,所述舌挡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翼;所述舌挡为弓型结构,并且所述舌挡上方的中部靠前设有上腭托;所述上腭托通过连接杆与舌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翼包括左翼和右翼,并且所述左翼和右翼均是用于上牙和下牙咬合的长方形板。
进一步的,所述弓型结构为两个半圆弧状的硅胶片上下拼合而成的n型件。
进一步的,所述上腭托的横截面为圆形、方形或者是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方形或者椭圆形的直径、长度、长径大于连接杆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舌肌功能训练器的材质为医用硅胶或弹性树脂。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该训练器穿带方便,直接将其放入口中,上牙和下牙咬住翼,即可进行舌肌训练,训练器舌挡的前部可阻止舌体前伸,避免了前牙的异常受力,恢复了前牙区的肌力平衡,从而达到矫正前突和开合的目的;通过辅以舌肌功能训练,引导舌体回到正常位置(上方腭托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正常吞咽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异常吞咽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舌肌功能训练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舌肌功能训练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舌肌功能训练器放在口腔内的示意图。
图中:1、舌挡;2、翼;21、左翼;22、右翼;3、上腭托;31、连接杆;4、舌体;5、上牙;6、下牙。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侯凤春,未经侯凤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920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高效散热的变压器
- 下一篇:一种铭牌加工用高效压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