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81755.6 | 申请日: | 2021-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50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戴校磐;严海宏;颜斌;郝施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3 | 分类号: | H01M10/0583;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东莞卓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29 | 代理人: | 汤冠萍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边 夹持 电池 极片叠片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包括左右隔膜放卷机构、左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左隔膜放卷机构位于叠片台左侧,右隔膜放卷机构位于叠片台右侧,叠片台上设置有压料机构,第一隔膜的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形成第一叠片单元,第二隔膜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形成第二叠片单元,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的上方前后活动设置有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和第二双关联夹动子机构,通过交替动作将第一叠片单元和第二叠片单元从叠片台左右两侧按照“Z字型”叠放在叠片台上。本实用新型可大大提高叠片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极片叠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性能卓越的新一代绿色高能电池,已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重点之一。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特点:高电压、高容量、低消耗、无记忆效应、无公害、体积小、内阻小、自放电少、循环次数多。因其上述特点,锂离子电池已应用到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数码相机等众多民用及军事领域。
极片作为锂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池的性能发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极片的制作是通过在基材的两侧表面涂布极粉材料,再将涂布后的基材进行模切,得到所需大小和形状的极片,最后将得到的极片一片一片进行叠合形成电芯。此方式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大大提高叠片效率的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边双夹持电池极片叠片装置,包括左隔膜放卷机构、右隔膜放卷机构、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
所述左隔膜放卷机构从叠片台左侧往叠片台进行第一隔膜的放卷,所述右隔膜放卷机构从叠片台右侧往叠片台进行第二隔膜的放卷,所述叠片台上设置有压料机构,所述第一隔膜的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所述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一隔膜上,形成第一叠片单元,所述第二隔膜放卷路径上设置有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所述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用于将正负极片上下压合在第二隔膜上,形成第二叠片单元,所述左正负极片上料机构、叠片台、右正负极片上料机构的上方前后活动设置有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和第二双关联夹动子机构,通过所述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交替动作将第一叠片单元和第二叠片单元从叠片台左右两侧按照“Z字型”叠放在叠片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包括第一移动组件、第一双升降组件、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双升降组件设置在第一移动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一双升降组件设有第一升降结构和第二升降结构,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和第二夹持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升降结构、第二升降结构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包括第二移动组件、第二双升降组件、第三夹持组件和第四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双升降组件设置在第二移动组件的底部,所述第二双升降组件设有第三升降结构和第四升降结构,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和第四夹持组件分别设置在第三升降结构、第四升降结构的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叠片台的底部设置有升降机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和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将取料与叠片的动作关联在一起,通过交替上料,并配合交替叠片动作,能无缝对接取料与叠片的整个过程,在此过程中,第一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和第二双关联夹持动子机构能够在打开、等待、夹持、拉折、避空及叠片这几个过程中很好的进行对接,优化了叠片动作流程,减少了冗余动作,节省了单个叠片的时序,从而提高了单位时间叠片的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雅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817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变光圈结构及镜头
- 下一篇:主控装置、被控装置、风盘、空调及温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