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自行车架悬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461783.1 | 申请日: | 2021-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942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富;夏文林;夏斌;汤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纳金属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9/10 | 分类号: | B60R9/10 |
代理公司: | 苏州瞪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38 | 代理人: | 周治宇 |
地址: | 215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自行 车架 悬挂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自行车架悬挂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板,且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并且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滑杆的两端,所述滑杆两端的外壁均缠绕有第一弹簧,该车载自行车架悬挂装置设置有两组时刻处于对称状态的限位盘,推动螺纹板可通过第二转轴带动限位盘旋转,在限位盘内部均匀分布的三组第一限位槽的推动作用下使得三组限位杆在对应第二限位槽的开口方向上做收缩式滑动,使得三组限位杆达到了一种同步向外扩开的运动,此时将自行车的轮胎通过三组限位杆的外扩作用进行卡合固定,固定的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自行车车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载自行车架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逐渐开始追求健康积极的户外运动方式,如户外野营、户外旅行和户外山地骑行等,而户外骑行则是依靠旅行车将山地自行车悬挂固定后驾驶至指定的骑行出发点,进行户外骑行,具有较高的缓解压力和健身锻炼的效果。
一般山地自行车是通过悬挂架安装在旅行车后方,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自行车在车体的震动下易出现左右晃动或者轮胎转动的情况,造成自行车和车辆外漆的磨损,带来经济损失。
另外,根据人体的自身条件山地自行车设置有多种类型和不同的尺寸长度,但是现有的车载自行车架悬挂装置无法对不同尺寸的山地自行车进行悬挂固定,实用性较低。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自行车架悬挂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载自行车架悬挂装置,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板,且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并且两个所述滑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滑杆的两端,所述滑杆两端的外壁均缠绕有第一弹簧,且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均焊接于滑杆一端的外壁,并且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均固定于两个所述滑槽的内壁,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侧壁固定有支撑板的一端,且支撑板的另一端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同一侧的端部均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且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部均设置有螺纹板的一端,所述螺纹板的另一端贯穿安装有第二转轴,且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分别贯穿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连接有两个限位盘,并且所述限位盘的内部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部贯穿安装有限位杆的一端,且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的内部均开设有第三限位槽,并且限位杆的另一端位于第三限位槽的内部,所述第三限位槽的内壁焊接有第二弹簧的一端,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限位杆的端部相连接。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滑杆设置为“工”字型结构,且滑杆通过两个所述第一弹簧分别与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构成具有复位功能的伸缩结构,其中第一安装板的端部固定在车体的后方,且第二安装板能够在调节机构的调节作用下水平做与第一安装板相互远离或者靠近的滑动。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转轴、连接杆、第一销轴、调节板、卡槽和第二销轴,且支撑板的内部贯穿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杆的上端,且第一安装板的边侧安装有第一销轴,并且第一销轴的外壁设置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内部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二销轴的一端,并且第二销轴的另一端安装于连接杆的下端,该调节机构的设置为该车载自行车架悬挂装置提供了宽度调节功能,通过旋转第一转轴可借助连接杆推动调节板以第一销轴为轴线正向或者反向旋转,从而达到了调节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之间间距的效果。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一转轴与支撑板为螺纹连接,且第一转轴通过轴承与连接杆构成转动结构,所述调节板的一端通过第二销轴和卡槽与第一安装板构成具有稳定性的旋转结构,且调节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的边侧相互贴合,保证了旋转第一转轴时,在螺纹作用下第一转轴会贯穿支撑板竖直旋转着上下滑动,并且第一转轴会同步推动连接杆竖直方向上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纳金属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伟纳金属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4617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料理机
- 下一篇:一种血管外科用血栓吸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