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粉尘浓度测量仪的粉尘传感器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98083.2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533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凌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安仕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沈阳友和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54 | 代理人: | 杨群;郭悦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粉尘 浓度 测量仪 传感器 壳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粉尘浓度测量仪的粉尘传感器壳体,包括上端件和下端件,下端件的顶部插接至上端件的底部内,下端件侧壁均匀开设有开孔,且下端件的侧壁开设有长孔,下端件的内腔设置有粉尘机芯,粉尘机芯的底部装配有机芯衬板,下端件的内腔固定装配有导光机构。在检测的过程中,通过下端件内所设置的长孔和导光机构,将激光发射光路所发射的激光有效的穿透下端件,避免了光路中存在集尘,因集尘造成激光散射,导致激光接收光路所检测的激光不准确,引发了粉尘传感器检测结果不准确,造成误报的问题,不再需要经常性的对传感器进行清理,减少了用户的维护成本,保证了粉尘浓度测量仪能长期有效的在粉尘环境中稳定工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粉尘浓度测量仪的粉尘传感器壳体。
背景技术
粉尘浓度测量仪主要应用于粉尘的检测,其主要的工作原理为采用光散射法将粉尘浓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再通过二次仪表显示被测环境粉尘浓度值。由于原粉尘传感器激光发射部分光路为封闭式结构设计,光路末端是靠涂抹黑色吸光材料避免光线的散射和反射。实际应用中通常被测量环境粉尘浓度较高,一段时间后会在黑色吸光材料贴敷一层粉尘膜,造成激光光线不能完全被吸收产生散射光,这种散射光会被传感器的接收管检测到,从而使粉尘浓度传感器对检测结果产生误差,造成误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经常性的对传感器内进行清理,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粉尘浓度测量仪的粉尘传感器壳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粉尘浓度测量仪的粉尘传感器壳体,包括上端件和下端件,所述下端件的顶部插接至上端件的底部内,所述下端件侧壁均匀开设有开孔,且下端件的侧壁开设有长孔,所述下端件的内腔设置有粉尘机芯,所述粉尘机芯的底部装配有机芯衬板,所述下端件的内腔固定装配有导光机构。
优选的,所述粉尘机芯内开设有装配槽,所述粉尘机芯的底部通过固定螺钉对机芯衬板和导光机构固定,所述固定螺钉的顶端螺接至装配槽内,所述粉尘机芯的内腔设置有激光发射光路和激光接收光路。
优选的,所述装配槽的数量与固定螺钉的数量相匹配,所述固定螺钉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两个所述固定螺钉呈左、右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导光机构包括吸光主体,所述吸光主体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透光孔,所述吸光主体的侧壁设置有收光井,所述收光井的位置与长孔的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机芯衬板包括衬板主体,所述衬板主体内开设有第二透光孔和温湿度测量孔。
优选的,所述上端件和下端件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用于粉尘浓度测量仪的粉尘传感器壳体,设置有上端件和下端件,通过在上端件与下端件内所装配的粉尘机芯的激光发射光路向外发射激光,并通过激光接收光路对光纤进行接收,从而对粉尘的浓度进行检测,在检测的过程中,通过下端件内所设置的长孔和导光机构,将激光发射光路所发射的激光有效的穿透下端件,避免了光路中存在集尘,因集尘造成激光散射,导致激光接收光路所检测的激光不准确,引发了粉尘传感器检测结果不准确,造成误报的问题,不再需要经常性的对传感器进行清理,减少了用户的维护成本,保证了粉尘浓度测量仪能长期有效的在粉尘环境中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芯衬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芯衬板装配后的底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安仕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安仕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980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仪
- 下一篇:污泥焚烧防堵给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