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92210.8 | 申请日: | 202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75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史生志;辛力;仲崇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36 | 分类号: | E02D5/36;E02D5/62 |
代理公司: | 西安佩腾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6 | 代理人: | 曹宇飞 |
地址: | 710038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湿陷性 黄土 地基 处理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结构,包括预压桩孔,预压桩孔内壁上设置有防水涂层,预压桩孔内设置有通过拌合物浇筑的自密实桩,自密实桩与防水涂层接触;通过在预压桩孔内壁上设置防水涂层,避免自密实桩在成形时与湿陷性黄土接触,保证预压桩孔结构的稳定,自密实桩在通过拌合物逐层进行浇筑时,能够利用自重和其自身的流动性实现预压桩孔的自密实,避免自密实桩内部存在气泡空腔等问题,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结构强度,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减少了设备施工对预压桩孔的破坏,保证预压桩孔的结构强度,同时避免了施工噪音的产生,施工时间与地点适用范围广,并且操作难度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结构。
背景技术
湿陷性黄土在浸水后结构松软,受到外力后容易发生变形和下陷,在施工时需要这种土质需要通过湿陷性黄土地基来保证施工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
在现实施工中现有的施工通常需要将干拌材料分阶段填充至预压桩孔后通过设备进行压实,改善土的性质和结构,减小土的渗水性和压缩性,控制其湿陷性的发生,但是在每阶段的压实过程中难免会触碰预压桩孔内壁导致内壁上的土料掺入干拌材料中,一方面导致干拌材料的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破坏,不能达到设计要求,另一方面土料在遇水后结构变形,导致地基中出现空洞,进一步降低地基的结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结构不稳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压桩孔,所述预压桩孔内壁上设置有防水涂层,所述预压桩孔内设置有通过拌合物浇筑的自密实桩,所述自密实桩与防水涂层接触。
进一步限定,所述预压桩孔设置有若干个,若干所述预压桩孔间隔设置。
进一步限定,所述预压桩孔间隔均匀设置。
进一步限定,所述预压桩孔呈正多边形或者圆形或者线形设置。
进一步限定,所述预压桩孔呈正五边形设置。
进一步限定,所述预压桩孔之间间距为1.1~1.3m。
进一步限定,所述预压桩孔的孔径为550~580mm。
进一步限定,所述防水涂层的厚度为3~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预压桩孔内壁上设置防水涂层,避免自密实桩在成形时与湿陷性黄土接触,保证预压桩孔结构的稳定,自密实桩在通过拌合物逐层进行浇筑时,能够利用自重和其自身的流动性实现预压桩孔的自密实,避免自密实桩内部存在气泡空腔等问题,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结构强度,在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过程中,减少了设备施工对预压桩孔的破坏,保证预压桩孔的结构强度,同时避免了施工噪音的产生,施工时间与地点适用范围广,并且操作难度低,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在保证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效果的同时,提高了地基承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预压桩孔;2-防水涂层;3-自密实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结构,包括预压桩孔1、设置在预压桩孔内壁上的防水涂层2和设置在预压桩孔1内的自密实桩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922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回收负压贯入式沉井结构
- 下一篇:一种灯泡封排后转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