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感应加热热影响区过长的保护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71306.6 | 申请日: | 2021-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63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刘勇;耿起立;徐畅;张默;蒋玲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J1/06 | 分类号: | B21J1/06;H05B6/3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袁庆云 |
地址: | 550014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感应 热热 影响 过长 保护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感应加热热影响区过长的保护工装,其特征在于;保护套筒(1)一端设置的螺纹拧入隔热转接套(2)一端,隔热转接套(2)另一端插入手柄(4)拧入紧固螺钉(3)固定,保护套筒(1)另一端安装有加热线圈(5)。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高端紧固件部分特殊性能中的高温持久性能、抗疲劳性能要求,感应加热均匀,产品质量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防止感应加热热影响区过长的保护工装。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对于特殊材料(MP159或GH159)的高端紧固件头部热镦成形时,由于感应加热长度无法精确控制,且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时常会使热镦后头部与杆部接壤位置的热影响区过长,导致该类高端紧固件部分特殊性能中的高温持久性能、抗疲劳性能无法满足要求,产品质量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高端紧固件部分特殊性能中的高温持久性能、抗疲劳性能满足要求,高感应加热均匀,产品质量好的防止感应加热热影响区过长的保护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止感应加热热影响区过长的保护工装,其特征在于;保护套筒一端设置的螺纹拧入隔热转接套一端,隔热转接套另一端插入手柄拧入紧固螺钉固定,保护套筒另一端安装有加热线圈。
所述保护套筒另一端设置有平底盲孔。
所述手柄是木质。
所述加热线圈是螺旋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有益效果;从以上技术方案可知:通过在保护套筒一端设置的螺纹拧入隔热转接套一端,隔热转接套另一端插入手柄拧入紧固螺钉固定,保护套筒另一端安装有加热线圈。通过将零件头杆插入保护套筒另一端设置有平底盲孔内,加热区插入加热线圈内加热,保护套筒保护待镦制成形零件的头杆接壤位置的保护区,起到防止零件头杆热影响区过长的作用。该工装主要由保护套筒(紫铜材料)、隔热转接套(普通碳钢或铸铁)、手柄是木棒和紧固螺钉组成。保护套筒外形为圆形(外形尺寸约为保护零件外径的1.3-1.5倍),长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端加工平底盲孔,其孔内径大小为保护零件的外径加0.5mm,深度为零件保护长度,另一端配有外螺纹,其作用是更换保护套筒时方便且牢固可靠;隔热转接套外形为圆形(尺寸与保护套筒一致),与保护套筒配合端为同规格外螺纹,另一端为手柄安装端,加工手柄安装孔,其孔尺寸与木棒手柄配合,在手柄安装孔轴线方向的中间位置加工有紧固螺钉安装孔,用于紧固手柄;手柄外形为圆形,其大小满足与隔热转接套配合和便于手持操作。热镦该类特殊材料零件感应加热时,将保护零件所需保护的长度放入保护套筒平底盲孔,轻压到底,然后再将零件放入感应线圈中加热,感应线圈加热时,由于感应加热的集肤效应,且零件保护区外有保护套筒,因此感应加热时感应线圈只加热露在保护铜套外的零件部分和加热保护套筒靠近感应线圈一端,要想加热到保护区里面的零件则需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 ,又由于感应加热时间非常短,因此保护套筒向零件保护区零件传递热量是有限的,从而使零件加热区温度达到相应的镦锻温度,而保护区的零件温度还没有达到热影响区的温度,最终镦制的零件头部防止了头杆衔接处的热影响区长度过长,起到保护零件头杆热影响区的作用,最终确保了该类材料高端紧固件的相关性能满足要求;另外,该工装的保护套筒和隔热转接套设计有相同螺纹规格的外螺纹和内螺纹,从而保证在保护不同长度零件时只需更换保护套筒即可,不在使整个工装都需更换,从而使该工装具备一定的通用性;其次是在该工装的隔热转接套与保护套筒配合的位置设计有3mm宽的槽,从而防止热量向手柄方向传递烧坏手柄和减少该工装在工作时的冷却次数,提高生产加工效率;最后是该工装设计有手柄,使用时操作者可持手柄按一定转速旋转,提高感应加热的均匀性,保证头部金属的流动性一致,从而使头部成形尺寸更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总之;本实用新型高端紧固件部分特殊性能中的高温持久性能、抗疲劳性能满足要求,高感应加热均匀,产品质量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71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冲压模具通用化的模具结构
- 下一篇:极片、电池及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