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袋进袋出上游均匀发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339563.1 | 申请日: | 2021-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49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彤;崔东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悠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B01D46/00;B01D4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赵利娟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袋进袋出 上游 均匀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袋进袋出上游均匀发尘装置,该种用于袋进袋出上游均匀发尘装置包括袋进袋出箱体、盘管发尘装置、气溶胶注入管、耐消毒软管和均流板,袋进袋出箱体上游依次安装有盘管发尘装置,盘管发尘装置采用盘管,盘管上阵列设置有多点发尘孔,所述盘管两端均设有发尘入口,盘管发尘装置后方的袋进袋出箱体内配置有气溶胶注入管,气溶胶注入管两端通过耐消毒软管与盘管两端发尘入口连接,所述气溶胶注入管中部向外延伸设有PAO气溶胶注入口,气溶胶注入管后方的袋进袋出箱体内配置有均流板,袋进袋出箱体后侧一断面处设有PAO9点取样孔。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GB50346‑2011对上游发尘均匀性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袋进袋出上游均匀发尘装置。
背景技术
依据GB50346-2011附录D.2要求袋进袋出上游发尘需要做到均匀性在±20%内,上游气溶胶均匀性验证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在过滤器上游测试段内,距过滤上游端面30cm距离内选择一断面,并在该断面上平均布置9个测试点,如图1所示;2、应在气溶胶发生器稳定工作后,对每个测试点依次进行至少连续3次采样,每次采样时间不低于1min,并应取三次采样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气溶胶浓度检测结果;3、当所有9个点的气溶胶浓度测试结果与各测试点结果算术平均值偏差均小于±20%时,可判定过滤器上游气溶胶浓度均匀性满足测试需要,目前国内大多数袋进袋出设备生产商无法做到,但是该要求是国内P3实验室用袋进袋出设备所必须达到的要求。
现有发尘装置大都采用S型发尘管,如图2所示,S型发尘管上设有四排发尘孔,发尘孔分布不够均匀,发尘孔的孔径一致,S型发尘管只有一端的发尘入口00,S型发尘管各部分流速不同但发尘孔的孔径一致,整体发尘不够均匀,难以满足国内P3实验室用袋进袋出设备要求。
基于以上缺陷和不足,有必要对现有的技术予以改进,设计出一种用于袋进袋出上游均匀发尘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袋进袋出上游均匀发尘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袋进袋出上游均匀发尘,能够达到GB50346-2011对上游发尘均匀性的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袋进袋出上游均匀发尘装置,该种用于袋进袋出上游均匀发尘装置包括袋进袋出箱体、盘管发尘装置、气溶胶注入管、耐消毒软管和均流板,所述袋进袋出箱体上游依次安装有盘管发尘装置,所述盘管发尘装置采用盘管,盘管上阵列设置有多点发尘孔,所述盘管两端均设有发尘入口,盘管发尘装置后方的袋进袋出箱体内配置有气溶胶注入管,气溶胶注入管两端通过耐消毒软管与盘管两端发尘入口连接,所述气溶胶注入管中部向外延伸设有PAO气溶胶注入口,气溶胶注入管后方的袋进袋出箱体内配置有均流板,所述均流板后侧的袋进袋出箱体一断面处设有PAO9点取样孔,点取样孔均匀阵列分布。
优选的是,所述盘管上阵列设置有六排发尘孔,六排发尘孔的孔径由外到内分别为φ4.0mm、φ3.2mm和φ1.5mm,越靠近发尘入口,发尘孔孔径越小,靠近发尘入口处PAO气溶胶注入流速大,发尘孔孔径两端小中间大,有利于整体发尘的均匀性。
优选的是,所述均流板上阵列设有孔径一致的均流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袋进袋出上游均匀发尘,能够达到GB50346-2011对上游发尘均匀性的要求;
盘管设有六排发尘孔,远多于S型发尘管的四排,发尘孔设置更多,分布更均匀;
盘管设有两发尘入口,盘管内部气流气压相对于单入口的S型发尘管会更一致;
发尘孔的孔径也是随着内部气压的不同而变化,气压大,孔径小,气压小,孔径相对较大,整体出尘更均匀。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悠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悠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3395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尼器
- 下一篇:一种薄底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