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头液泵的连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65669.1 | 申请日: | 2021-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57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发明(设计)人: | 樊凯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洋流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3/14 | 分类号: | F04B53/14;F04B53/22;F04B5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13 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头液泵 连杆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单头液泵的连杆结构,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加工组装方便,便于自动化生产;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头液泵的连杆结构,包括环套、支撑杆和支撑台,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环套,所述支撑台设置在支撑杆的上端,且所述支撑台为回转体盘状结构,所述支撑台的下侧与支撑杆连接,所述支撑台的上侧设置有连接盲孔,所述连接盲孔上匹配的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两端均为外螺纹结构的杆状体,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盲孔的内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用于将活动膜与连接杆连接在一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头液泵的连杆结构,属于液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泵其零部件在注塑时存在一定的变形,导致液泵在组装使用时,出现密封性能降低的情况,严重影响液泵的工作效率,而且部分零部件还存在外观不美观,零部件表面的结构不便于自动化生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单头液泵的连杆结构,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加工组装方便,便于自动化生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头液泵的连杆结构,包括环套、支撑杆和支撑台,所述支撑杆的下端设置有环套,所述支撑台设置在支撑杆的上端,且所述支撑台为回转体盘状结构,所述支撑台的下侧与支撑杆连接,所述支撑台的上侧设置有连接盲孔,所述连接盲孔上匹配的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两端均为外螺纹结构的杆状体,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连接盲孔的内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螺母,所述连接螺母用于将活动膜与连接杆连接在一起。
所述支撑台和环套均一体成型设置在支撑杆上。
所述支撑台为内径逐渐递减的台阶状环形凹槽结构。
所述环套或为盲孔结构,或为底部内侧设置有环形台阶的半盲孔结构。
所述支撑杆为Z字形杆扁形杆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支撑杆设置成Z型,便于安装,而且将支撑台和环套一体浇注在支撑杆上,便于加工,并且将环套设置为盲孔结构,或设置为底部内侧设置有环形台阶的半盲孔结构,便于后续安装偏心轮,将支撑台设置为内径逐渐递减的台阶状环形凹槽结构,并在支撑台的盲孔内设置内螺纹结构,通过连接杆和连接螺母与活动膜连接在一起,加快了安装速度,而且所有零部件均能实现批量注塑成型,批量组装工成型,提高了自动化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四。
图中:1为环套、2为支撑杆、3为支撑台、4为连接盲孔、5为连接杆、6为连接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头液泵的连杆结构,包括环套1、支撑杆2和支撑台3,所述支撑杆2的下端设置有环套1,所述支撑台3设置在支撑杆2的上端,且所述支撑台3为回转体盘状结构,所述支撑台3的下侧与支撑杆2连接,所述支撑台3的上侧设置有连接盲孔4,所述连接盲孔4上匹配的连接有连接杆5,所述连接杆5为两端均为外螺纹结构的杆状体,所述连接杆5的一端与连接盲孔4的内螺纹连接,所述连接杆5的另一端连接有连接螺母6,所述连接螺母6用于将活动膜与连接杆5连接在一起。
所述支撑台3和环套1均一体成型设置在支撑杆2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洋流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清洋流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656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相色谱仪用气路集成块
- 下一篇:一种直流插座灭弧电路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