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遗传基因样本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56139.0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21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李瑞;许召杰;王超杰;张振华;张耀东;赵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0/02 | 分类号: | A61B10/02 |
代理公司: | 郑州龙腾盛世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4 | 代理人: | 郭广全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遗传 基因 样本 采集 装置 | ||
一种遗传基因样本采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操作繁琐及针头不易去除的问题;包括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上的瓶体,瓶体上端螺纹连接有上盖,上盖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插入瓶体内的导管,上盖上端设有两个左右相对且可相对移动的挡盘,挡盘可遮挡其对应侧的导管,上盖上端同轴设有位于挡盘上方的隔板,隔板上开设有两个与导管一一对应的通孔,隔板上端同轴拆卸连接有连接盘,连接盘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插入其对应侧的导管内的连接管,左侧的连接管自由端设有针头,隔板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上下摆动且可与连接盘下端面接触的顶板;本实用新型简化了操作步骤,只需转动控制环便可使针头与上盖分离,减少了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因遗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遗传基因样本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在进行遗传基因样本采集时,通常使用注射器进行样本的抽取,之后将样本再从注射器内注入存储瓶内,这种方法操作较为繁琐,且通常一人一个注射器,这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并且在注射器使用完毕后,需要将针头与注射器分离,然后丢入不同的垃圾桶内,而针头的去除需要医护人员手动拔掉,这就增加了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遗传基因样本采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操作繁琐及针头不易去除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上的瓶体,瓶体上端螺纹连接有上盖,上盖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插入瓶体内的导管,上盖上端设有两个左右相对且可相对移动的挡盘,挡盘可遮挡其对应侧的导管,上盖上端同轴设有位于挡盘上方的隔板,隔板上开设有两个与导管一一对应的通孔,隔板上端同轴拆卸连接有连接盘,连接盘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插入其对应侧的导管内的连接管,左侧的连接管自由端设有针头,隔板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上下摆动且可与连接盘下端面接触的顶板。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无需医护人员手动拔除针头,只需转动控制环便可使针头与上盖分离,减少了医护人员被针刺伤的风险,更加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主视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俯视轴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俯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6给出,包括上下轴向且开口向上的瓶体1,瓶体1上端螺纹连接有上盖2,上盖2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插入瓶体1内的导管3,上盖2上端设有两个左右相对且可相对移动的挡盘4,挡盘4可遮挡其对应侧的导管3,上盖2上端同轴设有位于挡盘4上方的隔板5,隔板5上开设有两个与导管3一一对应的通孔,隔板5上端同轴拆卸连接有连接盘6,连接盘6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插入其对应侧的导管3内的连接管7,左侧的连接管7自由端设有针头8,隔板5上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上下摆动且可与连接盘6下端面接触的顶板9。
为了使两个挡盘4可相对移动,所述的挡盘4与上盖2滑动连接,上盖2上端同轴转动连接有控制环10,控制环10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可与其对应侧的挡盘4接触的弧形板11,弧形板11与控制环10轴线之间的距离沿顺时针方向逐渐减小。
为了使连接盘6与隔板5拆卸连接,所述的隔板5上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上下贯通的让位槽,连接盘6下端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可插入让位槽内且上下轴向的橡胶柱12,橡胶柱12的轴向截面为工字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未经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561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信道非定位式导电液体检测控制器
- 下一篇:电力系统自动化实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