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妇产科宫腔术后宫腔内防粘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32502.5 | 申请日: | 2021-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03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程珍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珍莲 |
主分类号: | A61M31/00 | 分类号: | 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2899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妇产科 术后 内防 粘连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妇产科宫腔术后宫腔内防粘连装置,包括骨架层本体和注水球囊,所述注水球囊位于骨架层本体的内部,所述骨架层本体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漏孔,所述注水球囊的底部贯穿至设置有入水管,所述骨架层本体的底部连通有入药管,所述注水球囊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本实用新型通过注水球囊、漏孔、入水管、入药管、凸起、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触头的设置,使该装置的膨胀结构具有额外的支撑点,并在撑起骨架层后能够增大与后者之间的间隙,解决了现有的防粘连装置在撑起后易造成膨胀内胆与骨架层之间的间隙过小,致使药液在骨架层内部的流通速度变慢,影响药液投放效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妇产科宫腔术后宫腔内防粘连装置。
背景技术
正常宫腔在生理状态下前后壁接触合拢,即使在月经期子宫内膜剥脱时亦不会出现粘连,这皆因子宫内膜基底层的完整性和功能正常。宫腔粘连是由于宫腔内膜受损后形成部分或者全部粘连的病理现象,多发生于宫腔术后,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导致的子宫内膜纤维化。
如中国专利号“CN203468711U”公开的“一种多功能宫腔粘连防治装置”,其膨胀内胆在膨胀后须紧贴骨架层的内壁才能将后者完全撑起,在撑起后易造成膨胀内胆与骨架层之间的间隙过小,致使药液在骨架层内部的流通速度变慢,影响药液投放效率,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具有额外的支撑点,并在撑起后能够增大膨胀结构与骨架层之间间隙的防粘连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妇产科宫腔术后宫腔内防粘连装置,其具有额外的支撑点,并在撑起后能够增大膨胀结构与骨架层之间的间隙,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防粘连装置在撑起后易造成膨胀内胆与骨架层之间的间隙过小,影响药液投放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妇产科宫腔术后宫腔内防粘连装置,包括骨架层本体和注水球囊,所述注水球囊位于骨架层本体的内部,所述骨架层本体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漏孔,所述注水球囊的底部贯穿至设置有入水管,所述骨架层本体的底部连通有入药管,所述注水球囊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且凸起远离注水球囊一侧的表面与骨架层本体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注水球囊两侧的上方均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注水球囊两侧的下方均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远离注水球囊的一端均粘接有触头,且触头与骨架层本体的内壁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凸起和触头均与漏孔不接触,所述注水球囊的形状与骨架层本体的形状相仿。
优选的,所述入水管的底端贯穿至骨架层本体的外侧,所述入水管和入药管的表面均安装有塑料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入水管与入药管远离骨架层本体的一端分别连通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的底部分别活动连接有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
优选的,所述入药管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若干个软管套,且软管套安装在入水管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入水管的表面且位于注水球囊的内部套接有密封圈,且密封圈底部的表面与注水球囊的内壁粘接。
优选的,所述漏孔均匀分布在骨架层本体表面,且漏孔的直径为1-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注水球囊、漏孔、入水管、入药管、凸起、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触头的设置,推动第一注射器使生理盐水进入入水管的内部,随后生理盐水进入注水球囊的内部,此时注水球囊逐渐开始膨胀,在膨胀过程中,凸起将骨架层本体的表面撑起,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触头的相互配合使用能够撑起骨架层本体的四个拐角,此时注水球囊无需紧贴骨架层本体的内壁便可将后者撑起,注水球囊与骨架层本体之间存有较大的间隙,有利于药液在骨架层本体的内部进行流通,提升药液的投放效率,解决了现有的防粘连装置在撑起后易造成膨胀内胆与骨架层之间的间隙过小,致使药液在骨架层内部的流通速度变慢,影响药液投放效率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珍莲,未经程珍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325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