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力胶条式脊椎驼背防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2218074.0 | 申请日: | 2021-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56888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伟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1000 广东省饶***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力 胶条式 脊椎 驼背 防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弹力胶条式脊椎驼背防护器,包括有蒙布、胸位调节搭扣、胸位调节搭钩、肩位调节搭扣和肩位调节搭钩,还包括弹力胶条骨架,所述弹力胶条骨架是由弹性硅胶喷涂形成数个弹力胶条,数个弹力胶条相连为一体而成,两个蒙布分别粘覆在弹力胶条骨架前后两面上,弹力胶条骨架由后颈稳固拉力条、腋下提拉条、杯圈矫形提拉条和下围稳固拉力条构成,通过本技术方案,弹力胶条骨架的弹性拉力形成对人体双肩的束缚,以达到保护脊椎,防止脊椎出现驼背和畸形的目的,大大减小了整个体积和重量,降低了整体的厚度,有效提高了与人体的结合度和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体保健产品,特别是涉及一种弹力胶条式脊椎驼背防护器。
背景技术
在人们生活中和工作中,特别是在校的学生和办公室中的工作人员,大多会因为坐姿问题,长时间的伏案学习和工作会造成脊椎变形而出现驼背现象。
为此,为了预防人体驼背,现在市场上有各种相关的产品出现,但现有相关产品多是采用带有弹性的背带向后束搏双肩,以达到保护脊椎的目的,体积厚重,舒适度较差,不能与内衣相贴合,穿上后人体略显臃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力胶条式脊椎驼背防护器,通过本技术方案,利用弹性硅胶喷涂形成数个弹力胶条,数个弹力胶条相连为一体构成弹力胶条骨架,两个蒙布分别粘覆在弹力胶条骨架前后两面上,弹力胶条骨架的弹性拉力形成对人体双肩的束缚,以达到保护脊椎的目的,从而大大减小了整个体积和重量,降低了整体的厚度,有效提高了与人体的结合度和舒适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弹力胶条式脊椎驼背防护器,包括有蒙布、胸位调节搭扣、胸位调节搭钩、肩位调节搭扣和肩位调节搭钩,还包括弹力胶条骨架,所述弹力胶条骨架是由弹性硅胶形成数个弹力胶条,数个弹力胶条相连为一体而成,两个蒙布分别粘覆在弹力胶条骨架前后两面上,弹力胶条骨架由后颈稳固拉力条、腋下提拉条、杯圈矫形提拉条和下围稳固拉力条构成,所述后颈稳固拉力条设置在弹力胶条骨架上方中间,两条水平并列设置的下围稳固拉力条水平设置在弹力胶条骨架下方,后颈稳固拉力条中间下凹两端向上翘起分别与两个肩位调节搭扣内侧下方相连接,两个腋下提拉条分别设置在后颈稳固拉力条两侧,腋下提拉条呈半圆弧状开口朝向外侧斜上方,两个腋下提拉条内侧端分别向上与肩位调节搭扣外侧下方相连接,两个腋下提拉条外侧端分别向上与肩位调节搭钩内侧下方相连接,两个杯圈矫形提拉条分别设置在弹力胶条骨架两侧,杯圈矫形提拉条下部向外呈弧形,杯圈矫形提拉条下端向外侧延伸分别与相对应的胸位调节搭扣和胸位调节搭钩的上侧相连接,杯圈矫形提拉条上端向外侧斜上方延伸分别与相对应的肩位调节搭钩外侧下方相连接,位于下方位置的下围稳固拉力条两端分别与相对应的胸位调节搭扣和胸位调节搭钩的下侧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力胶条骨架中还包括背部双交叉矫形提拉条,所述背部双交叉矫形提拉条呈双”X”交错叠加在一起设置在弹力胶条骨架中部,后颈稳固拉力条与下围稳固拉力条之间,背部双交叉矫形提拉条的上端分别与后颈稳固拉力条两侧和腋下提拉条相对应位置相连接,背部双交叉矫形提拉条的下端分别与下围稳固拉力条相对应位置相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力胶条骨架中还包括侧收矫形支撑条,所述侧收矫形支撑条设置在腋下提拉条与下围稳固拉力条之间,并且位于背部双交叉矫形提拉条外侧位置,侧收矫形支撑条呈内弧状开口朝向水平外侧,侧收矫形支撑条上端与腋下提拉条中部相连接,侧收矫形支撑条下端分别与下围稳固拉力条相对应位置相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弹力胶条式脊椎驼背防护器,通过本技术方案,利用弹性硅胶喷涂形成数个弹力胶条,数个弹力胶条相连为一体构成,两个蒙布分别粘覆在弹力胶条骨架前后两面上,弹力胶条骨架的弹性拉力形成对人体双肩的束缚,以达到保护脊椎,防止脊椎出现驼背和畸形的目的,大大减小了整个体积和重量,降低了整体的厚度,有效提高了与人体的结合度和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伟,未经王建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2180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矩阵球控制系统
- 下一篇:食品安全检测用震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