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稻秧自动捆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89824.6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520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安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同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18 | 分类号: | B65B13/18;B65B1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龙***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自动 捆扎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秧苗捆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秧自动捆扎装置。其技术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U形框架,所述底座的上端开设有下槽,所述U形框架内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下表面开设有位于下槽上方的上槽,所述U形框架的上端内壁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端与压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一侧连接L形板,所述L形板的侧表面连接有U形侧板,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有捆扎杆,所述捆扎杆的一端设有胶带。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秧苗放置于下槽内,然后使压板向下移动,将胶带的一端粘在秧苗的一侧,然后打开电机将实现对秧苗进行缠绕捆扎,操作简单,节约时间与人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秧苗捆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秧自动捆扎装置。
背景技术
稻通称水稻,是禾本科一年生水生草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叶鞘无毛、松弛;叶舌披针形;叶片线状披针形,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水稻在栽秧之前需要将水稻苗拔起捆扎好,目前都是通过人工捆扎,人工捆扎费事费力,且捆扎很容易松开,影响后期的栽种,鉴于以上缺陷,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水稻秧自动捆扎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水稻秧自动捆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稻秧自动捆扎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U形框架,所述底座的上端开设有下槽,所述U形框架内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的下表面开设有位于下槽上方的上槽,所述U形框架的上端内壁连接有液压伸缩杆,所述液压伸缩杆的伸缩端与压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一侧连接L形板,所述L形板的侧表面连接有U形侧板,所述U形侧板的外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连接有捆扎杆,所述捆扎杆的一端设有胶带。
优选的,所述U形框架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压板的两端均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与两个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端两侧均连接有支撑腿,两个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块。
优选的,所述L形板的内部嵌设有轴承,所述转动杆与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外部的电源以及外部的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L形板的下端一侧连接有平衡板。
优选的,所述捆扎杆的一端连接有导向杆,所述L形板靠近底座的侧表面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环形滑槽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通过将秧苗放置于下槽内,然后使压板向下移动,将胶带的一端粘在秧苗的一侧,然后打开电机将实现对秧苗进行缠绕捆扎,操作简单,节约时间与人力;
2、通过在捆扎杆的一侧连接导向杆,可以对捆扎杆起到支撑导向的作用,使整个装置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L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捆扎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U形框架;3、压板;4、液压伸缩杆;5、下槽;6、上槽;7、L形板;8、U形侧板;9、电机;10、捆扎杆;11、胶带;12、平衡板;14、转动杆;15、环形滑槽;16、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同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大同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898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接收船舶压载水的爬壁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行车专用摄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