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插入结构的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82425.7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09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陈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鑫逸洲保温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C2/288 | 分类号: | E04C2/288;E04C2/34;E04B1/76;E04B1/94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04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插入 结构 预制 复合 保温 外墙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插入结构的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包括混凝土墙,所述混凝土墙的外侧壁设有第一级防火保温层,所述第一级防火保温层外设有A级热固复合聚苯乙烯保温板,所述混凝土墙、第一级防火保温层和A级热固复合聚苯乙烯保温板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设有插入结构,且插入结构的高度长于开孔的深度;所述插入结构内开设有开槽,所述插入结构的外侧壁开设有联通孔。通过设置带有防火及保温结构的混凝土外墙构件,以及插入结构的配合,保证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及保温性能。并通过设置带有内腔和联通孔的插入结构,在其插入到混凝土中后,混凝土能够进入到内腔中,然后再沿着联通孔挤出,从而实现再一次的增加混凝土握裹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插入式固定机构的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
背景技术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行,初步建立了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建筑部品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但各体系均没有培育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主打产品,特别是建筑部品中的外墙板,外墙由于要面对严苛的外部环境,强度、刚度和使用安全均有严格的要求,尚没有一种新型墙体材料主导市场。传统保温层置于中间的夹心外墙板,一方面厚度大,重量重,不利于吊装,另一方面保温厚度受到制约,难于达到节能标准要求。在相同单位下传统的外墙板总要比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重很多,传统的保温墙板无形中就增加了施工的难度,遇到剧烈的震动就很容脱落造成安全隐患。而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材质很轻,而且粘合度好,不容易脱落,是建筑施工相对来说比较理想的材料。在技术上,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也是远远超越了传统外墙板的制作工艺,新型的技术工艺让复合保温外墙板不易变形,施工进度较快,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建筑工程施工材料。因此,这种预制保温外墙板现在逐渐应用到大的建筑工程领域,给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如图1所示,现有很多采用保温层的建筑外墙,其大多采用膨胀钉完成水泥层与保温外墙的固定,但是膨胀钉是具有一定体积的,其直接插入到混凝土中后,极易引起压缩部分土层的问题,导致该区域结构不稳定的问题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带有插入结构的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以解决带有保温层的建筑外墙安装不稳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插入结构的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包括混凝土墙,所述混凝土墙的外侧壁设有第一级保温层,所述第一级保温层外设有A级热固复合聚苯乙烯保温板,所述混凝土墙、第一级保温层和A级热固复合聚苯乙烯保温板上开设有开孔;所述开孔内设有插入结构,且插入结构的高度长于开孔的深度;所述插入结构内开设有开槽,所述插入结构的外侧壁开设有联通孔,且联通孔与开槽相互接通。
优选的,所述插入结构的外侧壁设有螺纹。
优选的,所述联通孔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联通孔设置的高度不同。
优选的,所述开孔设置的数量为每平方米个,且开孔呈梅花状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带有防火及保温结构的建筑外墙,以及插入结构的配合,保证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及保温性能。并通过设置带有内腔和联通孔的插入结构,在其插入到混凝土中后,混凝土能够进入到内腔中,然后再沿着联通孔挤出,从而实现进一步的混凝土固定。
由于设置的插入结构为非金属,其强度大、导热系数低。避免了使用传统预制复合外墙板连接件时导热的系数极大,容易产生热桥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插入结构的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的安装前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带有插入结构的预制复合保温外墙板的安装后示意图。
1、混凝土墙;2、第一级保温层;3、A级热固复合聚苯乙烯保温板;4、开孔;5、插入结构;6、开槽;7、联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鑫逸洲保温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鑫逸洲保温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824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体能量收集装置
- 下一篇:关节姿态传感器单元和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