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阻自动点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78771.8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69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黎焕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幸亚(苏州)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B23K11/11;H01C1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今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524 | 代理人: | 覃永慧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阻 自动 点焊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阻自动点焊装置,其用于对电阻A和电阻B进行点焊,所述电阻A的两个引脚连接在第一编带上,所述电阻B的两个引脚连接在第二编带上,其包括:转盘、电阻A上料机构、电阻B上料机构、引脚整形机构以及点焊机构,所述电阻A上料机构、电阻B上料机构、引脚整形机构以及点焊机构沿周向分布在所述转盘四周,所述转盘上设有多个点焊模,多个所述点焊模沿周向分布,任一所述点焊模随所述转盘依次转动至与所述电阻A上料机构、电阻B上料机构、引脚整形机构以及点焊机构对应。本方案可以提高电阻的点焊效率、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阻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电阻自动点焊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的一种电阻产品,其通过将电阻A和电阻B点焊在一起以使得电阻的功率满足需求。电阻A和电阻B通常以带状的方式来料,也即是说,电阻来料时,其两个引脚分别连接在两边编带上,要对电阻A和电阻B进行点焊时,需要先将电阻A和电阻B分别从编带上剪切,再将其中一个电阻的引脚折弯,随后将两个电阻点焊。当生产量需求很大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员操作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持续致力于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阻自动点焊装置,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阻自动点焊装置,其用于对电阻A和电阻B进行点焊,所述电阻A的两个引脚连接在第一编带上,所述电阻B的两个引脚连接在第二编带上,其包括:转盘、电阻A上料机构、电阻B上料机构、引脚整形机构以及点焊机构,所述电阻A上料机构、电阻B上料机构、引脚整形机构以及点焊机构沿周向分布在所述转盘四周,所述转盘上设有多个点焊模,多个所述点焊模沿周向分布,任一所述点焊模随所述转盘依次转动至与所述电阻A上料机构、电阻B上料机构、引脚整形机构以及点焊机构对应。
具体地,所述点焊模包括用于与所述转盘连接的固定部和用于承载电阻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相对地设置的两个支撑板,任一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两个V型槽,同一个所述支撑板的两个V型槽用于分别支撑所述电阻A和所述电阻B的一个引脚。
具体地,所述电阻A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对所述第一编带进行导向的第一导向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单元输出端的第一齿轮、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齿轮转动的第一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上方的第一切刀、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背离所述第一导向单元一侧的第一防护罩,所述第一防护罩呈半圆弧形以包覆在所述第一齿轮外,所述第一防护罩与所述第一齿轮之间具有用于供所述电阻A掉落在所述V型槽内的第一间隙。
具体地,所述第一导向单元上设有用于供所述第一编带穿过的第一凹槽。
具体地,所述引脚整形机构包括第一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一气缸滑块上的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第一压头和第二压头,所述第一压头用于压在所述电阻A和所述电阻B一端的引脚上,所述第二压头用于对所述电阻A和/或所述电阻B另一端的引脚进行整形。
具体地,所述点焊机构包括第二气缸、设置在所述第二气缸上的第二支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的点焊单元、设置在所述点焊单元下方的点焊载台。
具体地,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转盘外,所述点焊模还包括弹性连接在所述支撑部下方且能贯穿所述支撑部的支撑杆,至少部分的所述支撑杆位于所述电阻A和电阻B的下方。
具体地,所述电阻自动点焊装置还包括顶出机构和吹料机构,所述顶出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杆的下方以向上推动所述支撑杆,所述吹料机构在所述电阻A和电阻B随所述支撑杆向上运动时将所述电阻A和所述电阻B吹离所述点焊模。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施例的电阻自动点焊装置可以对待焊接的电阻A和电阻B实现高效可靠的自动上料、引脚自动整形、自动点焊和自动下料,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人员操作劳动强度、降低人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幸亚(苏州)电子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幸亚(苏州)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787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压模具
- 下一篇:工业玻璃纤维窑炉余热回收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