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矿渣微粉生产的粉尘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76632.1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5917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发明(设计)人: | 许小立;唐跃保;俞水芬;许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立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23/18 | 分类号: | B02C23/18;B08B5/04;B08B15/00;B01D46/02;B01D46/04 |
代理公司: | 合肥锦辉利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10 | 代理人: | 陈铄 |
地址: | 244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矿渣 生产 粉尘 收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矿渣微粉生产的粉尘收集装置,涉及矿渣收集技术领域,包括箱体和支撑柱,箱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柱,箱体内安装有集粉壳体,集粉壳体的顶部内壁通过点焊固定有防灰罩,且位于防灰罩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和凸轮;本实用新型先通过电动推杆推动第一吸灰罩在箱体的顶部转动,对箱体顶部空气中悬浮的矿粉微粒进行收集,防止矿粉微粒在研磨装置中加工时由于研磨装置密闭性不好,造成矿粉微粒飞溅至空气中,影响工作人员操作的同时,造成矿粉微粒的浪费,再通过第二吸灰罩对堆积在地面上的矿渣微粉进行收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粉矿渣收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矿渣微粉生产的粉尘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矿渣粉是粒化高炉矿渣粉的简称,是一种优质的混凝土掺合料,经干燥、粉磨,达到相当细度且符合相当活性指数的粉体,粒化高炉矿渣是炼铁厂在高炉冶炼生铁时所得到的以硅铝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熔融物,经水淬成粒后所得的工业固体废渣,大部分为玻璃质,具有潜在水硬胶凝性,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燃煤粉锅炉排出的工业固体废渣,主要以玻璃质为主,具有火山灰特性,是水泥生产、混凝土制备及墙体材料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
研磨后的矿渣微粉颗粒较小,研磨装置在对矿渣研磨时由于部分研磨装置密闭差,很容易导致矿渣微粉漂浮至空气中,影响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同时部分气流筛分机的筛分效果较低,矿渣微粉停留在装置内经过长时间沉淀才可取得,影响筛分装置的工作效率。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矿渣微粉生产的粉尘收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矿渣微粉生产的粉尘收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一种用于矿渣微粉生产的粉尘收集装置筛分效率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矿渣微粉生产的粉尘收集装置,包括箱体和支撑柱,所述箱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柱,所述箱体内安装有集粉壳体,所述集粉壳体的顶部内壁通过点焊固定有防灰罩,且位于防灰罩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上分别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和凸轮,所述防灰罩内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转轴,且位于转轴上套设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贯穿防灰罩的一侧并延伸至集粉壳体的底部内壁通过轴承与集粉壳体活动连接,所述转轴位于防灰罩的外部的一端上安装有螺旋叶,所述防灰罩的底部对称安装有除尘袋,且除尘袋的另一端与集粉壳体的底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吸灰罩,且位于第一吸灰罩的底部套设有齿套,所述箱体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电动推杆,且位于电动推杆的一端通过点焊固定有齿板,所述齿板与齿套啮合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内安装有横板,且位于横板上通过点焊固定有第一蜗壳,所述箱体的顶部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一电机,且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一蜗壳的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叶轮,所述第一蜗壳的一侧连通有伸缩管,且伸缩管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集粉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一侧内壁通过螺栓固定有第三电机,所述集粉壳体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蜗壳,且位于第二蜗壳内安装有第二叶轮,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贯穿第二蜗壳通过点焊与第二叶轮相固定,所述第二蜗壳的一侧开设有入口,且位于入口处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管,所述入口内通过螺栓固定有过滤网,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安装有第二吸灰罩。
进一步的,所述集粉壳体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且出料管的一端贯穿箱体的底部,所述防灰罩的两侧安装有伸缩机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防灰膜、连接块、固定罩、弹簧和限位块,所述防灰罩的两侧安装有防灰膜,所述防灰罩的两侧对称安装有连接块,所述防灰罩的底部且位于防灰膜内安装有固定罩,且位于固定罩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连接块相连接,所述连接块上对称安装有限位块,且位于限位块的一端与固定罩滑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立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立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766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