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危险废物熔融炉排渣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67342.0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923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华;李紫龙;罗丹;范振兴;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4 | 分类号: | F23G5/44;F23J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40004***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危险废物 熔融 炉排渣 系统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危险废物熔融炉排渣系统,设置于危险废物熔融炉底部排渣出口,包括:冷渣器本体、加热元件、旋转齿轮粒化器、冷却风机、水冷盘管和冷却喷嘴,其中,所述冷渣器本体的顶部与危险废物熔融炉的底部固定连通;加热元件设置于危险废物熔融炉和冷渣器本体的接口内部;旋转齿轮粒化器设置于冷渣器本体上;冷却风机连接通风管道连通于冷渣器本体的第一通风口;冷渣器本体的第一通风口以目标切向方向连接冷渣器下部锥体;水冷盘管设置于冷渣器本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冷渣器本体的第一通风口朝向所述冷却风机;冷却喷嘴设置于冷渣器本体的第二位置。本公开对排出的熔融玻璃体进行粒化和冷却处理,能够提高危险废物熔融炉的排渣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危险废物熔融处理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危险废物熔融炉排渣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领域的力量也逐渐壮大,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危险废物日益增多,危险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等特性,对人体以及环境有着很大的威胁。
针对垃圾焚烧飞灰、危险废物焚烧炉渣、电镀污泥等含重金属和含多氯联苯的危险废物,常采用熔融玻璃体技术进行处理和资源利用,通过向危险废物添加石英砂、废玻璃、碱金属氧化物或碳酸盐等组分对危险废物进行配伍,在 1200-1400℃熔融炉中进行高温熔融,形成玻璃体。在现有的熔融玻璃体排渣技术中,通过对熔融炉中的玻璃体进行水淬冷却或者风冷排渣来达到排渣的目的,但仍存在排渣效率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危险废物熔融炉排渣系统,以解决对于熔融玻璃体的排渣处理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危险废物熔融炉排渣系统,包括:冷渣器本体、加热元件、旋转齿轮粒化器、冷却风机、水冷盘管和冷却喷嘴,其中,所述冷渣器本体的顶部入口与所述危险废物熔融炉的底部排渣口固定连通;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危险废物熔融炉和所述冷渣器本体的接口内部;所述旋转齿轮粒化器设置于所述冷渣器本体的第一位置;所述冷却风机连接通风管道连通于所述冷渣器本体的第一通风口;所述冷渣器本体的第一通风口以目标切向方向连接所述冷渣器本体的下部锥体;所述水冷盘管设置于所述冷渣器本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所述冷却喷嘴设置于所述冷渣器本体的第二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危险废物熔融炉排渣系统包括:冷渣器本体、加热元件、旋转齿轮粒化器、冷却风机、水冷盘管和冷却喷嘴,其中,所述冷渣器本体的顶部入口与所述危险废物熔融炉的底部排渣口固定连通;所述加热元件设置于所述危险废物熔融炉和所述冷渣器本体的接口内部;所述旋转齿轮粒化器设置于所述冷渣器本体的第一位置;所述冷却风机连接通风管道连通于所述冷渣器本体的第一通风口;所述冷渣器本体的第一通风口以目标切向方向连接所述冷渣器本体的下部锥体;所述水冷盘管设置于所述冷渣器本体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之间;所述冷却喷嘴设置于所述冷渣器本体的第二位置。冷渣器本体与熔融炉连通,熔融炉中的熔融玻璃体通过接口进入到冷渣器中,通过接口内部设置的加热元件使熔融玻璃体处于流动状态,往底部流动的熔渣碰到旋转齿轮粒化器,熔渣打散成粒状,随后通过设置在冷渣器壁面的冷水盘管和设置在冷渣器通风口的旋流冷却风机的双重换热,熔渣冷却成固体随后排出冷渣器本体。这样相比现有技术中熔融玻璃体排渣的方法,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实现对危险废物玻璃体熔渣的冷却、换热和捣乱排放,进而提高了危险废物熔融炉排渣系统对于玻璃体熔渣的排渣效率。
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是本公开提供的危险废物熔融炉排渣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提供的危险废物熔融炉排渣系统的另一种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分公司,未经重庆大学;国家电投集团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重庆科技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673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方便清理高效节能的涂装环保机械设备
- 下一篇:一种家用遥控器呼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