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52095.7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185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发明(设计)人: | 陈萍;陈庆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萍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A61G7/07;A61G7/0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4300 安徽省宿州市泗县泗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侧 通风 神经 重症 患者 防压疮背托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包括:背托本体、托体、海绵、槽体;所述背托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托体;所述托体的上部设置有海绵,且海绵与托体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托体上设置有多个槽体。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既能够支撑患者的背部,又能通过海绵之间的间隙通风,避免出现压疮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
背景技术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出现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局部组织溃烂缺血性坏死。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神经重症患者大多都长期瘫痪在床,容易在背部出现压疮。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既能够支撑患者的背部,又能通过海绵之间的间隙通风,避免出现压疮的优点,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包括:背托本体、托体、海绵、槽体;所述背托本体的底部设置有托体;所述托体的上部设置有海绵,且海绵与托体通过卡合方式相连接;所述托体上设置有多个槽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所述海绵为高密度海绵,且海绵的顶部呈圆弧状结构。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所述槽体的侧视外形特征呈燕尾状结构,且槽体与海绵相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所述托体的俯视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槽体呈线性等距阵列设置在托体的上表面。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通过海绵为高密度海绵,且海绵的顶部呈圆弧状结构,既能够支撑患者的背部,又能通过海绵之间的间隙通风,适合空气流动,能有效降低病人身体组织所承受的压力,保持了病人身体的干燥,避免出现压疮。
2、本实用新型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通过槽体的侧视外形特征呈燕尾状结构,且槽体与海绵相配合,便于固定海绵。
3、本实用新型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通过托体的俯视外形特征呈矩形状结构,且槽体呈线性等距阵列设置在托体的上表面,便于固定海绵,同时使两个海绵之间存在间隙。
4、本实用新型通过对一种两侧通风式神经重症患者防压疮背托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既能够支撑患者的背部,又能通过海绵之间的间隙通风,避免出现压疮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托体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托体轴测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海绵轴测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萍,未经陈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520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厚钢板锅炉体碾压时效成型装置
- 下一篇:一种饼干生产用原料分离提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