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RFID卷装标签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33746.8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5895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燕;余德才;谢继华;邓敏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驰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385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标签 缓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标签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RFID卷装标签缓冲装置,包括张力缓冲机构、标签缓冲箱以及送料辊机构,所述张力缓冲机构由风扇、一号长条固定板、一号从动辊、海绵辊、反射聚光镜以及连接块组合相连;所述标签缓冲箱的两侧均由PVC板组成,每块PVC板的板体处开设有一组通孔,且插接有调节杆,两根所述调节杆的杆体一端处均螺纹连接有一个固定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张力缓冲机构、标签缓冲箱以及送料辊机构的组合,使得自动检测装置的体积可以变小,同时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检测合格率比较高,能够减少在对标签检测时出现标签跳跃的问题,使得标签的检测更加的稳定,且精度能够达到检测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标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RFID卷装标签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标签的自动检测在现在的技术手段来说并不难,而且检测的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并节省人力、物力,被广泛用于电子标签印刷企业。
但是由于卷装标签检测设备采用松放卷方式检测,存在标签拉动时张力过大,标签容易被拉断,因此设计上为减少标签拉力进行缓冲,采用拉簧式或重力式的方式进行处理,这种检测方式导致标签在进行检测时,会出现标签跳跃的问题,使标签检测有时出现漏检的情况,造成产品的合格率低。因此我们提出一种RFID卷装标签缓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RFID卷装标签缓冲装置,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RFID卷装标签缓冲装置,包括张力缓冲机构、标签缓冲箱以及送料辊机构,所述张力缓冲机构由风扇、一号长条固定板、一号从动辊、海绵辊、反射聚光镜以及连接块组合相连;所述标签缓冲箱的两侧均由PVC板组成,每块PVC板的板体处开设有一组通孔,且插接有调节杆,两根所述调节杆的杆体一端处均螺纹连接有一个固定块;另一端连接有二号长条固定板,其中一块所述PVC板的底部通过螺栓与反射聚光镜相连接,该反射聚光镜的一端还连接有测物电眼;所述送料辊机构包括二号从动辊、标盘、伺服电机以及同步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张力缓冲机构、标签缓冲箱以及送料辊机构形成了体积较小的自动检测装置,且该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装置的检测合格率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块的一侧与海绵辊的一端插接相连,且海绵辊位于一号从动辊的一侧中部且保持有固定间距,所述一号从动辊的另一侧设有风扇,且位于海绵辊的中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海绵辊与一号从动辊的组合连接,能够让标签更好的进行移动,减少了标签进行检测时跳跃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一号长条固定板的一端与一号从动辊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架体处与风扇固定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固定支架可以让风扇的连接更加的稳定,且不会出现抖动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张力缓冲机构位于标签缓冲箱的顶部,所述送料辊机构位于张力缓冲机构的顶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号从动辊的辊体与同步带套接相连,且通过支架与伺服电机相连接,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的轴体与同步带套接相连。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设置的伺服电机,能够让设置的同步带更好的进行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测物电眼,反射聚光镜,固定支架位于标签缓冲箱的底部,且通过测物电眼发射的光源控制送料辊机构的转动和停止。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计,利用测物电眼发射即可控制送料辊机构进行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驰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驰立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337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备自动收放线功能的超声波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煤系针状焦实验室制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