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有效
申请号: | 202122122704.4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436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林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G02F1/153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刘爱珍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尾***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色 后视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镜组件,所述镜组件包括电致变色镜;还包括镜框,所述镜组件设置于所述镜框内;所述镜框上开设有感光孔,所述感光孔的轴向与所述电致变色镜相垂直;所述感光孔内设置有感光传感器。该电致变色后视镜无需为设置所述感光传感器而破坏所述电致变色镜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背景技术
后视镜是汽车上的重要部件,用于供驾驶员观察车辆后方情况,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驾驶员在夜间或黑暗的长距离隧道中驾车行驶时,后方的车辆的车头大灯的灯光通过本车后窗照射到内后视镜上时,内后视镜的将反射的强光照射在驾驶员的眼睛上会出现眩目光,进而对驾驶员的眼睛造成刺激,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对驾驶员及乘客的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汽车厂商会在后视镜的表面上设置一块电致变色镜,这块电致变色镜会根据环境亮度而自动变色,环境亮度越大,这块电致变色镜的颜色越深,对环境光线的反射量越小,进而达到防眩光目的。但是,电致变色镜需要搭配感光传感器一起使用,在制作时通过在电致变色镜上钻孔来设置这个感光传感器,电致变色镜的结构容易在钻孔时被破坏。比如在公告号为CN209888748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上封装有电致变色液,作为入光侧的第一透明基板上开设有灌液孔,感光传感器设置于该灌液孔内,封装的电致变色液容易容所述感光传感器与所述灌液孔之间的缝隙处泄露。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无需为设置所述感光传感器而破坏所述电致变色镜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镜组件,所述镜组件包括电致变色镜;还包括镜框,所述镜组件设置于所述镜框内;所述镜框上开设有感光孔,所述感光孔的轴向与所述电致变色镜相垂直;所述感光孔内设置有感光传感器。
进一步地,还包括前盖板,所述镜组件和镜框均设置于所述前盖板的背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板的正面上设置有疏水膜。
进一步地,所述疏水膜至少覆盖于所述感光传感器或镜组件前。
进一步地,所述镜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镜背面上的反射镜。
进一步地,所述镜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电致变色镜背面上的屏幕。
进一步地,还包括具有开口的后壳,所述镜框的背面连接于所述后壳的开口上。
进一步地,所述镜框与所述后壳之间采用可拆卸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镜框与所述后壳之间设置有密封胶条。
进一步地,所述镜框与所述后壳之间采用一体结构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电致变色后视镜通过为所述电致变色镜增设镜框,然后将所述感光传感器设置于所述镜框的感光孔内,这样就无需在所述电致变色镜上钻孔,不会破坏所述电致变色镜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的部分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镜组件1,所述镜组件1包括电致变色镜11;还包括镜框2,所述镜组件1设置于所述镜框2内;所述镜框2上开设有感光孔21,所述感光孔21的轴向与所述电致变色镜11相垂直;所述感光孔21内设置有感光传感器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1227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匠传承宣传栏
- 下一篇:多点式农业大棚湿度检测系统